谁都知道企业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管理者都能科学而又艺术地进行管理。别的不说,就拿“效应理论”或者“定律理论”来说,似乎很多人还在津津乐道的把玩之中。甚至,很多人不顾管理实际,生搬硬套搞什么“效应管理”;不顾客观规律、不加分析而大谈“定律理论”。这些理论甚至成了不能违背的天条铁律。其结果不仅令人贻笑大方,而且给企业带来了管理的浮躁和浮华。
那么,什么是“效应理论”?什么是“定律理论”?很简单,就是人们常常提到的诸如“鲶鱼效应、马蝇效应、彼得原理、保龄球效应、末位淘汰法则、默菲定律、垃圾桶理论、比马龙效应、横山法则、肥皂水效应、威尔逊法则、.麦克莱兰定律、蓝柏格定理、赫勒法则、激励倍增法则、倒金字塔管理法则、古狄逊定理、手表定理……等等,多不可数。
客观地说,上述这些定理、定律、法则、效应,在理论上确实可以解释或者印证一些管理现象,有的也可以给管理者一些启迪和借鉴。但是,如果我们的管理一旦陷入这些定理定律和法则效应之中,那肯定会给企业带来荒唐可笑的结果,给管理者自己带来酸楚难描的尴尬。
管理是动态的,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静止,因此,作为一种定律定理也好,法则效应也罢,真正的效应是作用于企业的发展,而不是强调效应本身的真理性和恒定性。即使是真理,也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况且真理也是相对真理。所以,管理者的硬功夫不是看你知道或者掌握多少“效应”,关键是要看你真正给企业带来了哪些效益。职业经理最大的敌人莫过于读死书、死读书,最大的失败莫过于死教条、教条死,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别人在脸上奉承你的理论,而在心里嘲笑你的幼稚。因此,管理者要注意“效应”给你带来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