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家族大有人在
现实中,“差不多”现象大大存在。比方说请客吃饭,我们经常要面临着无数“差不多”的饭店选择;进了饭店呢?又面临着无数“差不多”的菜品选择;选择房间,又往往面临着“差不多”的房间。无个性,无特色,无差异化,这是大多数中国人日常面临的一个困惑。
现实生活中,你面临的困惑会更多:“差不多”的房子,千篇一律的房产广告和宣传语;“差不多”的家居;“差不多”的商场,“差不多”的商店、“差不多”的商品,就连服务员穿着打扮也往往这店那店都差不多。
然而在市场严重同质化、服务严重同质化、产品严重同质化前提下,邵珠富认为,谁若能在“差不多”的背景下提高一点,让对手比你“差一点”,你就很可能资源点尽,万人敬仰。比方说海尔,在非典时期,在空调里面只是加了一个小小的排气扇,就成了“氧吧空调”,和普通空调就只差一“点”,而就这一点就让它占尽了优势;同样是海尔,根据市场需求研制出能洗地瓜的洗衣机,也只是令竞争对手比自己“差一点”;而普通感冒药,稍微加上一点成份,就成了白加黑,晚上睡觉睡得香,白天不打瞌睡。对策划人而言,“差不多”现象是一种悲哀,而成为“差不多先生”更是策划人的一种悲哀。策划人应追求的是极致甚至是偏执,因为极致是智慧,偏执是深刻的前提,而只有深刻才能够成为你创意的源动力。
大多老板都是“差不多”的策划人
日常与老板打交道的过程中,许多聪明的策划人会发现,老板其实也是个“不错的”的策划人,经常有一些“差不多”的思维。如果我们拿“差不多”思维和老板交流,你会觉得他讲得比你还头头是道。而真正要征服企业,你需要的恰恰是在“差不多”基础上,让他的水平比你“差一点”,不要小看这“一点”,有可能决定你能否拿下这个单子。
在大多数情况下,老板其实需要的恰恰是最关键的“临门一脚”,换句话讲,老板需要的不是让你从“1分”提高到“60分”的策划,那很难,你也不可能做得到。而他们往往需要的恰恰是你如何帮他实现从“59分”到“60分”的跨越,因为“59分”和“0分”是一样的,都没发生质变,而你的“+1分”有可能会让他一举跨越临界点,顺利发生了质变,从而实现赢利。
诚如参加国考,你可能离分数线只差“0.1分”,但这“0.1分”就是一个临界点,你需要去做是如何帮助他实现这“+0.1分”的目标。
对策划人而言,更多时需要的恰恰就是你如何帮他实现“锦”上添花的能力,让他的这块“锦”如何添上“花”,以实现和其他人的“锦”因为有了“花”而提高了影响力,因为别人的“锦”上都没有“花”,而你的呢?则多了一枝“花”。
“一点”有可能让你收益颇丰
在这方面,邵珠富举几个生活方面的例子:
周末邵珠富带着太太、孩子去吃比萨,本意是要12公分的,但服务员小姐告诉我,12公分的没有了,但有6公分的和9公分的,能否用这两种顶替,“只”收12公分的钱。太太一听很是“乐意”,我抓紧让孩子计算一下,结果发现一个6公分的加一个9公分的,虽然半径之和比12公分的大,但面积却要小得多,而我要吃的却是面积,确切地讲是体积,那样算差距会更大。
这个例子直观告诉我们,表面上看起来挺“赚便宜”的事,有时未必就是“赚便宜”。而核心竞争力每提高“1分”,收获有可能就是呈几何指数的增长。对企业而言,“多个产品”未必比“1个好产品”赚得多。
夏天来临,邵珠富所在小区来了卖西瓜的,有个小贩的西瓜最甜,所以每次卖得都最好,最绝的是,他从不用秤,只论个数。一个西瓜直径是另一个西瓜两倍,他就收三倍的钱,好多居民为“贪便宜”而买小的,唯独邵珠富要花三倍钱买大的。回到家我让孩子计算一下,结果按球的体积计算,直径(半径)大一倍的西瓜,体积已是小西瓜的8倍了,花3倍的钱买8倍的瓜,你说谁划算?这一点恐怕小贩自己也没有想到。
经常有国内的朋友在网上向我请教一厘米营销的话题,而这正是邵珠富一厘米营销理论的来源。核心竞争力大一点,哪怕只是一厘米,收益可能是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增加。
夏天池塘里积满了许多水,随便往池塘里扔上一块石头,泛起一层层涟渏,你是否想过,最外一层涟渏可能只比最里一层半径多一厘米,但面积计算起来,可能就多出了几十平了。
现实中,茅台酒比二锅头可能只好喝一点、感觉舒服一点、包装好看一点,但正是这一“点”让他拥有二锅头几十倍甚至百倍的价格优势,还不愁卖;烟也是,那个导致周久耕下台的九五至尊,能比普通将军烟好到哪里去?但价格却非同日而语。
有时候长度也是高度
长度换个角度就是高度,这方面的例子实在是枚不胜举了:
史冬鹏和刘翔,每每比赛,史冬鹏速度往往只比刘差一点儿,可就这“一点儿”,令刘翔站到世界的舞台上,而大鹏呢?则很难有“展翅”的机会。在这里,长度也就成高度了。
鱼翅皇宫的饭菜比较讲究,比方说芹菜,往往一根芹菜在他们那里,掐“头”去“尾”,只要中间短短的一节,而这样做的结果是,每道菜总比别的饭店做得更精致了一点,所以正因为精致了一“点”,所以他们站在了山东省餐饮界的前列,同样也是长度转化成了高度。
到一定程度,提高“一厘米”都难
当然,长度变高度有个角度问题,也有个难度问题,因为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高原现象”,不论怎么努力,一段时间内往往都很难突破,这需要有个过程。诚如考试,你从10分提到50分很容易,但到了临界点,比方说95分,再往上提高每1分都很难,这就需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和基础作铺垫。
诚如挖井,你可以不费力气地挖十个一米深的井,但如在9米基础上再深挖一米,可能费的力气比挖几个一米深的井大得多,但恰恰因为这关键的一米,你才能打出水来,而其他的一米深的井,再多都没有用。
马云先生说得好:“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很美好。
最近,参加了一次婚博会,遇到禹王亭的路总,聊起来。看到他们酒水的展架,邵珠富就说,其实你们还可以在展示方面多下一点功夫,既然是婚庆酒,比方说我们可以打造一个嚞字型的展架,由红红火火的红酒瓶打造成的一个“大”招牌,要多显眼有多显眼,肯定能吸引眼球;或在靠墙的一面,打造一个堪称基尼斯的嚞字型大墙,全部用红酒盒“组装”(粘贴)而成,红红火火的岂不吸引眼球?且极易传播,不多花钱,却增加了曝光度和吸引力,何乐而不为?对一家婚纱机构,我建议他们做一个男180(像我)和女165的标准穿婚纱喷塑模,只留出一张脸。让更多的人在这里体验一把,拍照看效果,再作为奖品或者礼品送给他们。有这样魔鬼的身材,配上顾客自己的脸,能没吸引力吗?
对禹王亭也好,对这家婚纱摄影机构来说,他们前期的基本功都做了,这样的策划相当于只提高了“一厘米”,“有意思”了。而这样的有意思”的展示,对提高吸引力大有好处。百尺杆头更进了一步,策划水平高一“点”,竞争力却大了不止一倍,岂不又一典型的一厘米营销案例?切记,“有意思”有时比“有意义”重要,尤其是对营销而言。因为前者让你轻松,而后者呢?只会让你沉重,而现实中,没有人喜欢沉重,这是人性。
邵珠富,济南时报副总经理,国内多所高校广告专业的客座教授,山东大学天下讲坛的讲师、山东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移动特聘专家,中国尖锐化营销中国“1厘米营销”理论的创始人,中国深入力营销理论的践行者和探索者,擅长医药、餐饮及啤酒类产品的营销与策划,联系电话>>:0531-82886288,15864010707.QQ1807311017,电子邮件>>:szf@e23.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