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布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已在郑州大学工作6年的法国科学院院士弗朗斯瓦?马蒂(Francois Mathey)名列其中。他因此成为河南省首位获得中国科学院院士称号的外籍院士!
2005年9月,马蒂教授带着合作意向第一次到郑州大学考察,自此注定了他与郑州大学的不解之缘。6年来,他在郑州大学主持建设了河南省第一个由外籍院士建立的国际性实验室――具有国际标准和拥有现代检测仪器的磷化学实验室;联合CNRS和法国雷恩第一大学在郑州大学建立了“中法有机磷功能材料实验室”;开创了中国在磷杂卟啉、低配位亚磷烯和含磷功能材料等有机磷化学创新领域的研究……2008年,弗朗斯瓦?马蒂受到国务委员刘延东接见。2009年获得我国表彰外国专家的最高奖项――中国“友谊奖”。
“为什么不到中国来试一试呢?”
弗朗斯瓦?马蒂曾担任法国化学协会会长、英国化学皇家协会会员, 仅院士荣誉就有6个:法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欧共体科学院院士等。还获得法国科学研究院银质奖章、国际主族化学委员会奖、日本学术振兴会奖和Arbuzo vprize(磷化学界最高奖)等众多国际奖项。在有机磷化学、过渡金属化学、均相催化、光电领域和有机磷材料等领域成果显著。
马蒂院士对中国和中国科学界一直怀有友好感情,1985年他第一次来到中国,用两个月的时间访问了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等科研教学单位,都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后来,他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工作期间,科学研究受到了美国研究体制的一些限制。当时马蒂院士所带的博士后中有一个河南籍的博士就建议他:“为什么不去中国从事科学研究呢?”马蒂院士认真地思考了这个提议:“为什么不呢?可以试一试。”
郑州大学对马蒂院士的到来非常重视,配备了科研启动经费500万元,建设了一个具有国际标准和拥有现代检测仪器的磷化学实验室。实验室成立时,郑州大学校长申长雨说:“马蒂院士是河南省高校引进的第一位外籍院士,而实验室的建成为学校引进外国智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也将对河南省化学、化工和医药学科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从2005年开始,马蒂院士每年都要来郑州大学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并于2008年9月受聘担任郑州大学国际磷化学实验室主任,任期5年。
六年结出累累硕果
郑州大学国际磷化学实验室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自然与马蒂教授分不开。他主动牵线搭桥,促成了郑州大学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CNRS)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联合CNRS和法国雷恩第一大学在郑州大学建立了“中法有机磷功能材料实验室”,致力于合成含有共轭有机磷新材料的研究,以促进导电塑料研究的发展。借助联合实验室这个平台和马蒂院士在国际上的影响,郑州大学吸引了来自法国、美国、西班牙、新加坡等众多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前来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在马蒂教授的积极推动下,郑州大学每年都成功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郑州化学论坛。迄今已邀请30余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前来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
马蒂教授曾表示,他对磷化学领域的研究前景充满信心,要让全世界都知道在中国郑州有一个有机磷化学研究中心。马蒂教授在郑州大学开展了磷杂卟啉、低配位磷和含磷功能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发表论文10余篇。这些研究不仅在我国属于创新领域,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水平。
在科学研究之外,马蒂教授还积极开展教学工作。他给郑州大学化学系学生开设了金属有机化学、化学金属转换、同类催化等高水平课程,迄今已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50多名。
一位与学生共享葡萄酒的老师
马蒂教授对工作的热情和严谨,深深感染和影响着身边的人。每次回到郑州大学,他总是不顾旅途的疲劳,在最短时间内赶到实验室和学生见面。面对科研课题,他也都会忘我地投入研究。然而,生活中的马蒂却被身边的同事和学生用“和蔼”“幽默”“温文尔雅”来形容。
中秋时节,他会带上葡萄酒到实验室和学生们一起分享,尽显法国人独特的浪漫情怀。工作之余,他会给同学们介绍世界各地的科研状况和民俗特色,鼓励学生们开阔视野,并为学生深造发展提供无私的帮助。2008年,马蒂教授听闻我国遭遇汶川特大地震后,第一时间委托郑州大学的同事替他捐款4000多元表达关切。
回顾自己的科研生涯,马蒂院士认为搞科学研究或搞原创性的东西, 决不能随波逐流,不能追求主流和时髦, 否则很难取得原创性成果。他告诫年轻人,科学研究需要独立精神,不要为研究初期的从零开始而担忧,坚定创新的信念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