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06年,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投资15亿美元,用于肿瘤的基因治疗研究,获得了25000篇论文。
1970年至今,全球投入超过4000亿美元的科研费用和大量人力用于肿瘤的研究,获得156万篇研究论文。
“以上这些论文论述的科研成果或技术,能够进行临床应用的极少。尽管我们投入大量研究经费,但肿瘤死亡率却没有明显降低。”北京纪元联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纪元联合”)总经理李蔷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分析原因,“一是临床问题的提出者临床医生往往缺乏较好的科研思维,同时没有科研的条件和时间;二是大量作基础研究的人偏离实际,不清楚临床需要什么,搞科研只是为了发表论文。”
2011年5月成立的纪元联合,主要从事干细胞医学临床转化技术及相关产品的开发。
李蔷认为,转化医学的研究正是为了拆除临床和实验室之间的障碍,把实验室的研究应用到临床,再把临床问题反馈给实验室。
对接实验室和临床
最近,纪元联合正在搭建一个联合实验室平台。“联合实验室是一个概念实验室,不是用几间房子几间屋子来界定的,而是实现实验室和临床的对接。”李蔷说,“联合实验室由我们与医院共同提出课题,根据我们的研究成果再与医院进行协商,找出哪些是可作为临床继续推进的项目,哪些是临床不需要的。”
任何一家医院在拿到一项重大课题的时候,一般会征集更多的医院共同合作完成。对于企业而言,几乎不可能独自完成一个很庞大的医学课题,需要大量的病例。
因此,联合实验室是一个广泛的平台,还将进一步扩大,寻求更多的医院、科研机构和企业参与研发。目前,就干细胞研究,纪元联合已经联合了3家主流医院。
为了沟通更顺畅,纪元联合设有临床总监一职。临床总监是在临床和实验室沟通中的重要环节,他将实验室在临床上须解决的问题准确无误地转达给医院,并且要及时收集医院的反馈;另外,临床总监还要将实验室的研究信息传递到临床。这样周而复始地循环,找到问题、需求,解决问题、满足需求,一步步地推动科研成果不断发展。
起初,对联合实验室平台的搭建,李蔷忐忑不安。后来她发现,不少医院都非常愿意与联合实验室合作,“大家都认可平台的作用和意义”。
现在,北京协和医院、武汉同济医院、浙医一院等国内几家大医院已建立了转化医学中心。纪元联合搭建的联合实验室主要偏重干细胞的研究,该平台搭建之初或许在规模和承载内容上是有局限性的,但李蔷认为,这一平台的功能不仅是为实现实验室和临床提供转化服务,更应具备进一步服务于产业化的职能。
“这并非一个转化医学中心或者一家企业所能实现的,是需要大家共同参与的。”李蔷说。
医药行业标准待建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李蔷认为:“联合实验室不仅肩负医学转化的功能,还应针对目前医学转化领域的现象进行总结和提升,建立该领域的系统与标准,其中如实验室标准、临床治疗手段和流程标准等。配套标准起到更好的规范作用。”
曾任某医院主治医师的李蔷发现,标准更应贯穿在每位从业人员的工作习惯中。
在一部国外医学实验室教学片中,李蔷发现,片中的实验人员将试剂盒采购回来后,按照要求一一将试剂打开,并逐一阅读每个试剂的说明书,之后,标注后分门别类地进行存放。
“可是,在我们的众多医院中,采购回来的试剂直接被医护人员存放在冰箱里。”
再如新加坡,医院对每一项麻醉操作都设有标准。“在我国医疗领域中很多方面目前尚缺乏标准,有些领域甚至只有教科书可参考。”李蔷认为,“虽然标准让人感觉很琐碎,但这件事情必须有人去推动。一些极端的情况是,在多起医疗事故发生的情况下,病人和医生的权利都无法得到法律的保护,究其原因是医疗行业标准不完善。”
然而,标准建立是一项公益行为,即使得到国家财政的支持,很多相关行业的企业都认为这是一件费劲儿的事儿。
“需要企业付出大量的工作,要进行资源收集、组织研究、案例分析等。这样的系统工程并非一家企业所能承担的。因此,我们建立联合实验室,一方面要实现医学转化,另一方面也是期待通过平台与权威进行对话,早日促成国家标准的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