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科技部发布了《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规划》明确指出,2010年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已列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
《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要加强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于医疗器械的基础研究,重点开展新型的生物医学成像,医学图像处理,生理信号获取,生化、免疫和微生物检测,组织修复和再生,医学神经工程等基础研究。同时,《规划》表示将重点发展基层卫生体系建设急需的普及型先进实用产品以及临床诊疗需求、严重依赖进口的中高端医疗器械。对于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重大产品的创新开发,予以重点投入支持。
医疗器械是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最为重要的基础装备,虽然近年来我国医疗装备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基层医疗机构设备配置水平偏低的总体格局尚未改变,还存在功能少、性能低、不好用、不适用等问题,我国医疗器械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快速发展,平均增速达7%左右,是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两倍左右。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平均增速在25%左右,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平均增长水平。
《规划》中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围绕重大疾病防治和临床诊疗需求,重点开发一批适宜基层的先进实用产品和主要依赖进口的中高端产品,积极发展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创新产品,显著提升医疗器械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基本医疗器械方面,围绕基层医疗和常规诊疗需求,重点发展低成本、高性能、普惠型的数字X射线机、彩色超声成像仪、生化分析仪、血液分析仪、微生物分析仪、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仪、呼吸/麻醉机、血液净化设备等当前基层配置急需的基础装备,加快突破螺旋CT、MRI、PET-CT、内窥镜、医用加速器、免疫分析系统等主要依赖进口的中高端主流装备和血管支架、人工关节等常用高值耗材,促进普及应用。
新型医疗器械方面,围绕疾病预防、临床诊疗、健康促进的需要,突出融合成像、无创检测、动态监测、微创治疗、精确治疗等新的技术发展方向,积极发展新型医学成像、无/微创动态生理参数检测与监护、分子生物分析仪器、现场快速检测仪器(POCT)、新型微创治疗、术中监测/定位/导航、药械结合产品、医疗机器人、新型中医诊疗等医疗器械产品和系统,以及数字医疗、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等新型产品,不断提高医学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