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年之内,这里将成为世界七大海洋科研机构之一。”看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国家实验室筹建处主任潘克厚信心满满地伸出4个手指,“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做世界第四!”
五虎将组建国家实验室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农业部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五家共同组建。五支“国家队”的共同参与,决定了国家实验室的高端定位。潘克厚告诉记者,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作为国内在海洋领域内唯一一个国家实验室,从创立之初,其目标就是整合青岛的海洋科技资源,争取大项目,取得大成果。以较少的增量投入,激活大量存量资源,通过汇集国内优秀海洋科学技术人才,促进学科交叉,实施重点突破,大幅度提高国家海洋科技核心竞争力,这是建设海洋国家实验室的根本目的。
实验室位于滨海大道以东、盘龙庄进村路以南。总规划面积500亩。潘克厚告诉记者,国家实验室结合自身长年积累的基础和优势,根据国家的战略需求,选择了海洋与气候变化、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近海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海洋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测、海洋调查观测与数值模拟技术等科研方向。
说起海洋科研水平,青岛是国内当之无愧的领军城市。“青岛的海洋科研实力居全国首位,集聚了实力雄厚的海洋科研机构和人才资源。”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潘克厚介绍,目前青岛海洋科研与教学机构占全国的1/3以上,拥有28家海洋科教机构,1个国家级(国内唯一)和17个省部级海洋类重点实验室,1处国家级和6处部委级海洋科学观测台站,拥有包括“大科学工程-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和7艘千吨级以上远洋科学考察船在内的23艘海洋调查船;海洋科研专业技术人才占全国的1/3,拥有涉海领域两院院士占全国的70%,高级海洋专业技术人才占全国同类人才的40%。这也是国家实验室落户青岛、安家蓝色硅谷的最重要因素。
超级心脏每秒计算245万次
根据国家科技部和财政部专家评审通过的总体建设方案,海洋国家实验室的建设将围绕海洋环境科学与技术、海洋资源开发等六个重点研究方向,组建海洋药物及生物制品、海岸和近海工程、海洋地质等15个功能实验室,新建深海科研、大型仪器检测设备、资源样品库等重大平台和海水资源综合利用、海洋仪器仪表、海洋防腐防污等工程技术中心。
据介绍,这15个功能实验室是国内相关科研机构和高校依据现有的学科优势而组建的,其中青岛的5家国字号科研机构将组建8个功能实验室,其余的分布在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海洋局二所等国内海洋优势科研单位和已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而在蓝色硅谷核心区的海洋国家实验室主体,包括公共科研平台与科研支撑体系。其中,平台包括青岛综合科研平台(下面包括若干子平台)、深海科研平台、大型仪器测量平台、海洋资源样品库和科考船队将构成科研支撑体系。
按照规划,海洋国家实验室规划建设15.58万平方米,总投入预计10亿元。目前,一期已经完成1.4万平方米建设,完成投入1亿元。二期工程包括海洋高端仪器研发、滨海综合实验等公共技术平台和海洋防腐防污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建筑面积4.65万平方米,建设资金3亿元。三期建设,包括深海模拟、海洋分子生物技术等公共技术平台,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等工程技术中心,海洋科技博物馆以及配套的办公、学术交流和生活设施。同时实验室周边还将建设科技孵化器等创业服务设施,真正将海洋国家实验室打造成为蓝色硅谷核心区的“芯”。
而在已竣工的综合楼内,全国最大的海洋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也建设完成。据介绍,该平台总面积13900平方米,设计计算能力为245万次/秒。建成海洋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对于发展海洋数值模拟和系统仿真技术,提升全球与区域气候变化研究、国家海洋安全环境预报、海洋灾害预警预测、海洋环境保护、海洋工程设计优化和“数字海洋”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将为科学开发海洋资源,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提供有力支持。平台的建设将大幅度提高我国海洋科技的创新能力,并最终建成国际一流的海洋科研基地,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记者官华晨)
【相关链接】
世界六大海洋科研机构
美国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始建于1903年)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始建于1930年)俄罗斯PP希尔绍夫海洋资源研究院(始建于1946年)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始建于1971年)法国海洋开发院(始建于1984年)英国国家海洋中心(始建于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