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程是中关村管委会会同北京市发改委、市科委、市财政局,为充分整合北京地区高科技创新资源优势,推动产学研结合,积极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而推动的一项重点工作。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要探索企业主导产学研用合作的新模式。突破制约产学研用合作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成果向企业顺畅流动的新机制。实施中关村产学研用合作工程,以企业为主导,进一步探索共建研发机构和委托研发、技术许可、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多种产学研用合作模式,营造有利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新型产业组织发展的政策环境,发挥新型产业组织在产学研用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建立高效的协同创新网络。
目前,中关村集聚了30多所国家重点高等院校和200多家国家及省市科研院所,60多家国家重点实验室,60多家国家工程中心,近200家跨国公司分支机构和研发机构。“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程经过几年的发展,已逐渐成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首都创新体系的重要节点。”在近期举行的第七批中关村开放实验室授牌仪式上,中关村管委会委员刘航表示。
根据《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实施办法》,对开放实验室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对完成协议规定工作的开放实验室,由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专项资金提供50万元的一次性经费支持,在不超过50%的补贴额度内,用于设备购置和认证以外的费用支出;对于开放实验室以优惠价格提供的,有助于示范区企业自主创新和新产品研发的分析、检测、认证、开发工具和人才培养等服务项目,可比照市场价格的优惠金额给予开放实验室补贴等。
刘航介绍,作为连接科技资源集聚的开放实验室和具有自主创新技术需求的高科技企业的纽带和平台,几年来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程围绕新兴产业发展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的不同模式。
目前,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程已经形成了为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提供检测和测试服务、技术攻关服务、与企业联合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建立联合研发机构、进行联合研发、共同创制先进标准、科技成果转化给企业和提供人才培养等八大合作模式。实现了不同要素组合、不同目标组合、不同机制合作、不同领域合作的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合作格局。
开放实验室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建立科学的管理运行机制至关重要。几年来,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作办公室在管理体系建设方面不断探索,建立了实验室挂牌申请、专项评审、运行评估、信息统计、产业化项目筛选、产学研对接等“十项制度”和“六大流程”,使各项工作趋于合理化、规范化。
据悉,为进一步推进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与示范区企业的产学研深度合作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激发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作的积极性,中关村管委会建立了相关绩效考核实施办法以及完整、科学的打分体系。今年,首次对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作进行绩效考核,通过考核、评估,评选出2011年度的10家优秀开放实验室和17名优秀联络员给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