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医检,一个尚未被中国民众广泛认知的医疗细分行业,在政策助力之下,渐成资本新宠。
2012年10月19日,国务院发布《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定可引入社会资本,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到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均达到医疗机构总数的20%左右。
上述规定被看做是政府对社会资本参与医疗体系的“扶正”表态,令民营医疗机构振奋。而按照国际经验,第三方医检将有望进入新一轮的快速成长,产生数以万亿计的市场份额。
面对巨大的市场潜能,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布局谋划,甚至在同一地区上演交锋争食战。而作为资本、科技和人才密集及规模效应明显的第三方医检行业,未来的竞争重点将体现在,企业各自在检验项目和覆盖范围上的扩张力。
医改助力第三方医检
按照《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计划》,在“十二五”期间,90%的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和部分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康复都应在县域内基本解决。对此,重庆渝北区某医院相关负责人解释,这就要求没有那么多设备和技术的基层医院也要完成大量的化验检测项目,它们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第三方医检机构。
国海证券分析师黄秋菡分析称,第三方医检机构使得送检标本集中诊断,使得医院的检测成本降低,是医疗检测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成熟的商业模式。
按照前述重庆渝北区某医院相关负责人的估算,引入第三方医检后,医院的检测成本可能要降低20%以上。
据了解,这一细分领域在美国已有超过 200 亿美金的市场规模,占整体医疗诊断市场的份额超过 30%,而国内市场规模目前仅为 10 亿元,占比只有 1%。有券商预计,未来数年内,第三方医检机构的年复合增长率将普遍高达50%,这也是国内资本蜂拥进入的最大诱因。
金域迪安重庆抢食
由于市场不断扩容的诱惑,目前全国已出现近百家医学检验外包机构,但规模普遍较小,营业额多在5000万元以下,主要服务对象是县级医院。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目前分居行业前三席的分别为金域、艾迪康、迪安诊断。在万亿市场蛋糕面前,他们纷纷调整战略,以便争抢更多市场份额。
作为最早进入医学检验服务的公司之一,立足于广州的金域检验是行业老大哥,已占据行业2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由于金域此前在战略上选择减速沉淀,已被行业后来者迪安诊断抢占了不少市场份额,对方亦在乘胜追击。
最直接的一次交锋就是在重庆。今年10月15日,迪安诊断以1500万元收购重庆圣莱宝医学检验中心51%的股权,而此前当地规模较大的独立实验室即是2008年入场的金域检验。
“我们下一步的规划,就是每年新开2-3家实验室。”迪安诊断董事长陈海斌介绍称,在未来战略布局上,横向考虑会继续跑马圈地,争取进入全国每一个省份;纵向上则会深耕细作,比如浙江市场,不仅在杭州有实验室,在温州、宁波、义乌等地都要开设实验室。
而金域也不甘平静。梁耀铭坦承,第三方医检是一个很烧钱的行业,但金域目前手持的现金流足够用于近期的扩张,金域将采取“顶天立地”的发展策略—“顶天”即是高端领域的发展,目前已和800家三甲医院有高端服务的业务合作,未来会继续扩大合作量;“立地”即指基层医疗服务,在地级市成立快速反应实验室,迎接下一波基层医疗的发展。
“行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容量非常大。竞争并不可怕,行业蛋糕只有在竞争中,才能越做越大。” 梁耀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