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指出,受益于医疗支付体系改革带来的药占比下降,未来几年体外诊断行业的市场规模将会实现加速提升。
据中国证券网报道,尽管体外诊断的概念有些陌生,不过在如今的诊疗过程中,通过血液、体液、组织等样本进行检测获取临床诊断信息的流程早已普及。实际上,临床诊断信息的80%左右来自体外诊断,而其费用占医疗费用不到20%。
多年来,我们习惯把体外诊断简单地认为就是诊断试剂。其实,体外诊断产业是生物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生化、免疫、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多个方面。
在刚刚发布的《生物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体外诊断试剂研发和产业化平台,加强原料酶、诊断性抗体等试剂原料基地建设,构建量值溯源体系及其参考实验室网络,推动我国体外诊断产业的发展。
在庞大的生物医药产业链中,体外诊断行业规模占比并不大,但是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却是巨大的。2010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为122亿元,其中体外诊断仪器市场规模约为23亿元,体外诊断试剂市场规模约为99亿元。目前中国是第二大体外诊断自动化仪器需求国,近几年每年需求4000套生化分析系统、9000套血液分析系统、3000套免疫分析系统。由于医保覆盖度增加效果体现,未来几年行业仍将快速增长,预计将保持22%-25%增速。
高毛利水平也是体外诊断产业的魅力之一。在公立医院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后,医疗机构无疑会更加重视检验业务对盈利的贡献。而相对于药品及医疗器械的政府价格管控,体外诊断行业的限制相对宽松,部分省份医院试剂自行采购。一般来说,药品的加成率在15%左右,而体外诊断检验的毛利率在50%左右。
以主营体外生化试剂的利德曼为例,体外诊断业务在2008-2011年间发展迅速,营业收入由2008年的1.02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2.21亿元,同时毛利率从60%稳步提升至68%左右。
体外诊断试剂按检测原理或方法划分,主要有生化诊断试剂、免疫诊断试剂、分子诊断试剂、微生物诊断试剂、尿液诊断试剂、凝血类诊断试剂、血液学和流式细胞诊断试剂等,其中生化、免疫、分子诊断试剂是我国诊断试剂主要的三大类品种。
日信证券研究员认为,受益于基层慢性疾病的防御和诊断,县级医院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基层医院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普及率将逐步提升,未来几年我国生化试剂市场将会呈现超过行业平均增长速度的高速增长。同时,考虑行业的竞争状况,生化检验领先企业将持续受益于生化试剂行业集中度提高。
“花费低、速度快是临床生化试剂的优势,在医疗检测中一直保持较大份额,这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很难被取代。”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杨铁生表示,“随着国内企业研发、生产技术水平不断地提高,部分企业的产品质量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中生北控、科华生物、利德曼、上海复兴是生化试剂领域的佼佼者,无论是产品种类,抑或产品质量,都已经可以和外资品牌掰掰手腕。”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在生化诊断试剂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已显著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已基本达到国际同期水平,并涌现出了一些具备与国际巨头竞争的企业。
港股上市的中生北控在技术上拥有一定的先发优势,是中国最早推出生化双试剂的本土企业。科华生物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生化试剂的龙头企业之一,其生化试剂销售早已过亿元,成为其稳定和主要的收入来源。利德曼是目前国内生化试剂产品种类最全的生产企业之一,其生产的胱抑素试剂盒、D-3羟丁酸、D-二聚体等产品成为了国内生化试剂的代表。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国内企业试剂产品技术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以及生化分析仪自主开发能力的提升,未来我国生化诊断试剂市场的国产化替代趋势将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