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资讯现代实验室装备网
全国服务热线
400-100-9187、0731-84444840

科技走出实验室才是生产力

   2024-11-23 合肥日报423
  “知识就是力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我们经常说的两句话。但是,在创新驱动合作论坛上,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所长崔平认为,这两句话还得要有前提条件。

  知识跳出课本才有力量

  “知识跳出课本,科技走出实验室,才能成为力量和第一生产力。”崔平说出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科技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在于科技成果转化成产业的能力。

  说起产业化,企业是第一战线,但崔平认为,中国企业在促成科技成果转化上,做得远远不够。“中国企业模仿能力很强,但是创新能力还比较欠缺”,原因很简单,在现有的阶段中,中国企业不愿意,也不可能将大量资金投入到科研中,导致了企业科研人才的匮乏,创新能力无疑成了一件奢侈品。崔平坦言,企业自主创新是长远的方向,但目前还很难全方位实现。

  实验室里不可能产业化

  既然企业没办法做到自主创新,那么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是不是要由高校、科研机构来引领?在崔平看来,这条路也走不通。

  “高校、科研机构能够出科研成果,但是却很难将科研成果做成产业。”道理很简单,一个产业的兴起与否,最关键看能否顺应市场原则,这也就意味着,科技成果转化存在巨大风险。而高校和科研机构对市场的感知能力很有限,很难具有一双慧眼,找出能够适应市场需要的科研成果。即便是高校、科研机构拥有慧眼,但也没有相匹配的经济能力,独自完成科技成果的转化。因而崔平认为,产学研合作才是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理想道路。而在这中间,最好还能有一个“媒人”。

  “科研机构不熟悉市场,企业难找到科技成果,我们研究所的一项工作,就是将两者联系起来。”崔平说。

  看到家乡的发展很欣慰

  在会场之外,崔平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一名地地道道的合肥人。作为从科学岛走出去的合肥人,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她很是欣慰。

  崔平告诉记者,她的老家在庐江县,这几年回乡看到的景象,让她感到十分欣慰与骄傲。“合肥最大的优势就是人才。”崔平说,合肥如今已经搭建了产学研合作平台,有能力聚集更多的产业人才,而且政府服务的目的性比以往更强,一个个科技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像家电产业、平板产业、光伏产业等等,可以说合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要说有什么建议,我认为合肥下一步要深化体制创新,融入到长三角城市群中。”对于家乡未来的发展,崔平给出这样的建议。

 

 
标签: 科技,实验室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