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资讯现代实验室装备网
全国服务热线
400-100-9187、0731-84444840

广东省组建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

   2024-11-22 科技日报484
  一、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现状及存在问题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86年。20多年来,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总体规模不断壮大,建设规模和管理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截至目前,广东共建有1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7家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181家省重点实验室,37家省企业重点实验室,6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8家省公共实验室以及27家省重点科研基地,构建了极具广东特色的实验室体系。

  省重点实验室在创新支撑和服务经济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实验室稳定和吸引了一大批科技创新优秀领军人物,承担了大量重大科研任务,重大成果不断涌现,支撑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实验室已经成为了我省组织基础研究、应用基础及应用开发研究的核心力量和骨干平台,和聚集培养优秀科技人才、配置先进科研装备、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基地。

  诚然,广东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实验室在提出重大科学问题方面的能力有待提升;实验室尚缺乏有效的整合与组织创新,部分实验室研究领域过于单一,实验室之间各自为政、缺少合作交流,科研人员单枪匹马进行科学研究,缺乏整体合作意识;实验室的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研究工作与产业发展实际需求有脱节现象,实验室相对封闭,对市场和资本动向不敏感,科技与经济结合不够紧密等等。

  在当今多学科交叉融合、识宽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的环境下,单个重点实验室往往难以在科学前沿探索研究中取得具有国际影响的系统性原创成果,要提升重点实验室提出、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能力,激活创新活力,提升创新绩效,使得重点实验室在相关重要基础领域实现协同创新和取得关键技术突破,组建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是必然之路。

  二、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的实践

  目前,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已达260个。为进一步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整体创新效能,实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相关领域的实质突破,部分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有意识地组成创新联盟,探索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模式。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固体地球科学领域重点实验室联盟和医药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

  1.固体地球科学领域重点实验室联盟。固体地球科学领域重点实验室联盟创立于2009年,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倡议发起,从联盟成立至今,已发展到9个重点实验室,包括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3个部门重点实验室。联盟的战略定位是:为我国固体地球科学领域重点实验室提供从共建共享跨越式发展到以大科学问题引领下的交叉与融合创新平台,促进重大科研成果和战略科学家的诞生。

  该联盟汇聚了我国固体地球科学领域最具实力的实验室,集聚了本领域众多的顶尖科技人才。联盟充分发挥协同创新的优势,组织力量联合攻关,实施重大科学问题攻关,接连提出了“华北克拉通寒武纪壳巨量生长、构造体制转变和环境突变过程中成矿元素巨量聚集的机理和规律”、“二叠纪大规模岩浆喷发的深部动力学控制因素及其环境—生命响应的机理”等重大、关键科学问题,并连续三年获得国家“973”项目支持。固体地球科学领域重点实验室联盟做出了一个实验室不能单独完成的工作,增强了我国固体地球科学研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使我国在固体地球科学的基础理论方面逐步有了“中国声音”,为促进我国固体地球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了我国协同创新的先行者。

  2.医药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战略联盟。医药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战略联盟是11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成立。这是科技部自2007年以来设立96个企业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首个创新联盟,是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的一次积极探索。联盟以“引导医药产业发展、推动新药研制技术创新”为宗旨,围绕新药研制过程中关键的科学和技术问题,瞄准国际研究的前沿,针对医药行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关键技术瓶颈,整合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各环节的科研资源,综合运用各领域的最新成果,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方法体系和模式,突破我国新药研发的关键技术瓶颈,推进我国医药产业从仿到仿创结合、再到原创的提升。

  医药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战略联盟成立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意义重大,目前医药企业承担国家“973”项目的能力总体来说还较弱,只有联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医药企业才能具备承担大项目的能力。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可以预期的是:该联盟将针对目前医药领域亟待解决的共性基础问题,梳理出有前瞻性的973重大项目,通过整合行业科技资源,加强合作创新,协同攻关,进一步提升我国医药产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固体地球科学领域重点实验室联盟和医药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战略联盟的实践表明,现代科学研究迫切需要科研机构形成多样化、多层次的自主研发与开放合作的创新模式,而组建创新联盟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主体协同创新的一种新范式。

  三、广东组建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的必要性

  (1)是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必然要求。解决国家和地区的重大科技问题和重大国家需求问题,需要跨部门、跨学科协同攻关,有必要建立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以促使各重点实验室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联合攻关,促进交流与合作,增强国际竞争力,带动和引领广东基础研究的跨越式发展。

  (2)是产生原创性科技成果的客观需求。任何一个创新主体都不能够控制技术创新活动所需的全部资源,一个单独的创新主体往往难以完成一项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只有通过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实行多机构、多部门协作配合,才能形成协同效应,形成原创性的科技成果。

  (3)是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内在要求。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一直是科技经济结合不够紧密的主要问题。通过组建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可将产学研各主体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创新的方向、目标会更加明确,更有市场导向性,能很好地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成果转化率不高”等问题。

  (4)是广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效率的最佳形式和途径。在科技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充分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施开放、共享、合作的创新模式,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组织实施深度合作和开放创新,可以加快广东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以及创新链各环节之间的技术融合与扩散。实践证明,重点实验室可以通过组建创新联盟,实现协同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效率。

  四、广东组建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的可行性

  (1)广东重点实验室数量多,领域广,基础好,具备组建实验室创新联盟的条件。目前广东各层次重点实验室数量达250家,而且都是根据我省学科与产业特色,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进行布局,基本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健康、新材料、环保、新能源、海洋、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等我省重点发展领域。在同一领域不同的研究方向上都基本建设了有实力的重点实验室,这为重点实验室组建创新联盟提供了先决条件。

  (2)广东重点实验室自成体系,组建创新联盟可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结合。广东的重点实验室体系包括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省企业重点实验室、省公共实验室和重点科研基地,实验室体系一方面实现了地方重点实验室与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有机衔接,另一方面也实现从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开发研究到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全链条的有效支撑。重点实验室组建创新联盟,可将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市场拓展等各个主体聚集在一起,使得创新链和产业链相互融合,相互协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3)国家和地方有能力支持和保障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发展壮大。近年来,国家和广东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财政科技投入逐年增加。各级政府完全有能力通过各个层面的科技政策和科技计划支持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协同创新,提炼出本地区或本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突破口,实施重大科技攻关,快速产生重量级科技成果。

  五、广东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的组建模式

  广东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的组建,将围绕国家和地区的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发挥不同类型、不同领域重点实验室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示范性集成应用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力争在国家和广东重点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共性关键技术创新,集成解决交叉领域和新兴领域发展中出现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以及工程技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和成果。其具体的组建模式有两类:

  模式一:按相同或相近领域组建,旨在凝练提出和实施解决本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该类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的主要任务是瞄准重大前沿科学问题,依赖于科学家对重大问题的深刻认识和学术方向的把握能力,准确提炼科学问题,正确选择重大项目及课题的突破点。

  模式二:按交叉领域组建,旨在研究开发并产生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学科的交叉及融合发展已成为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一项统计数据表明,“20世纪诺贝尔奖获奖者中,超过40%获奖者的发现是在多学科的交叉领域,尤其在上个世纪最后25年,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中接近半数都授予了在交叉学科领域做出贡献的科学家”。该类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的任务是在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重大科学前沿中寻找交叉点,通过多学科融合和多团队协作,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研成果。

  以上两类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不管是聚焦提出并解决重大科学问题,还是联合研究并产生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其组建的原则都是一样的,即要构建一条涵盖基础性重大科学问题、应用开发研究、市场化成果的协同创新链条。即在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过程中,需要考虑成果的市场化应用,需要引进企业或者其他市场化主体进行协同,需要打通科技经济任督二脉,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例如,可以在粤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作为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主体,以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作为应用技术开发骨干,引进技术应用和推广的企业,共同组建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进行协同创新。

  六、推动广东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建设与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是明确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的制度保障。创新联盟是以相关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共同受益为基础,以合作推动行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契约式组织,具有组织的开放性和动态性、行为的战略性、合作的平等性、利益的共享性等特点,因此需要通过创新联盟章程及相关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责、权、利,特别是有关知识产权归属、开放共享及利益分配机制等,以保障创新联盟的健康持续运转。

  二是用好政府部门的各类科技计划支持措施和配套政策。要营造政府支持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建设的良好政策环境,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专项、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专项、重大科技专项、高层次创新科研团队专项等多种科技计划项目支持方式,集中优势,形成支持合力,确保创新联盟快速成长和发展。

  三是引进风险投资机构等市场力量加速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与市场脱节的科技成果并不是真正的成果。在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的组建和运行过程中,除了产学研合作,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等市场化力量的参与也是不能少。科技创新要面向、融入经济主战场,要与金融相结合,实现科技与经济的协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四是加强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的开放共享。闭门造车是创新的天敌,创新联盟要实行开放共享的机制,培养全球化视野,引进国际化英才,加强对外开放,开展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提升创新联盟的创新水平、成果显示度和国际影响力。

 

 
标签: 重点实验室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