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出头的赵云峰,黑色的眼镜背后透出一股精神气。1998年技校毕业后不久,他就成了齐鲁石化塑料厂成品车间包装流水线的一名骨干操作手。但有一次包装线出了故障,看到维修班的师傅打开控制柜,“潇洒”地输入一些程序后,设备就重新运转了起来,赵云峰觉得“这些动作太帅了”,从此心生了当一名维修工的愿望。
“我想当维修工。”2004年赵云峰趁车间缺少包装线程序控制系统维修人员的机会,向车间主任毛遂自荐。虽然一般维修工比主操作手工资低一级,但他打定了主意。
半路出家的他为了更快地掌握操控维修技术,除了每天跟着师傅学外,还产生了一个大胆但看起来很“傻”的想法——自己掏钱在自家地下室建了一个包装线程控系统。在“软磨硬泡”说服妻子后,他真的干了起来。
一台机床45000元,一个数控板5000元,一个国产伺服驱动器将近7000元……近10万元陆续就投了进去。“这些钱都是‘哄着’媳妇一步步套出来的。”说起这个过程,赵云峰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地下试验室”逐步建好后,赵云峰就忙起来了。每天一下班,除了睡觉吃饭外,都在地下室里琢磨。遇到难题,他就向师傅周雷请教,同时还从书本和网上找理论依据,然后在地下室的实际操作中找实践答案。
“那些日子他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很多时候,累了、困了,就在电脑桌上趴一会。”赵云峰的妻子郗玲玲回忆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赵云峰的维修技术有了很大提高。有一次,成品车间线性包装线的金属检测器仪表操作面板坏了,这是一台从意大利进口的用了20多年的设备,早已过了保修期,经多方联系后,外商答复要三个月后才能派专家过来修理,一块面板还需1万多元。赵云峰对着这个仪表面板研究了两个星期,最后竟“变戏法”似的拿出几乎和原来一模一样的仪表控制面板,安装一试,效果非常理想,解决了车间的大问题。
原来,赵云峰从网上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请教了学仪表的父亲和大哥,又自己花钱买了一些材料,在地下室里没白没黑地研究,最终做出了让他师傅都感到十分惊讶的成果。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2012年9月份,线性重膜包装机数模转换模块程序丢失,厂家派的两名工程技术人员忙活了一天也没有编进程序,而赵云峰查阅了大量资料,又拿着英文版的说明书仔细研究,第二天下午就将程序成功输入,让厂商人员大吃一惊。近几年来,赵云峰凭着自己在数据程控方面的本领,成了颇有名气的专家。
赵云峰经常化“私”为“公”。有一次,他拿来了20个包装打印机的转换接头,市场价每个3000多元。“这是他自己造出来的,后来知道他付出的材料成本每个也得200多元。”赵云峰的师傅周雷说。
当记者问他为何不求回报时,赵云峰说:“自己做出来的东西能用得上,就很高兴了,至于别的,没想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