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资讯现代实验室装备网
全国服务热线
400-100-9187、0731-84444840

国产质谱发展方向研讨会召开

   2024-11-22 仪器信息网437
    2013年12月13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组织的系列“科学仪器发展高层沙龙”之“国产质谱发展方向研讨会”在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召开。出席此次研讨会的有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荣誉理事长闫成德、秘书长刘长宽、副秘书长刘文玉,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曹乃玉,以及来自国内科研单位、质谱企业的专家共约40余人出席此次研讨会。研讨会由刘文玉主持。

    质谱仪是近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分析仪器之一,在制药、生命科学、食品、环境、国防、外太空等领域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其重要性毋庸置疑。虽然国内质谱仪的研发历史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但是真正推出商业化质谱仪产品不到十年。国内具有较强研发实力的公司,如:东西分析、广州禾信、江苏天瑞、聚光科技、舜宇恒平、普析通用等陆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质谱仪的研发和生产,并且推出了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目前,国产质谱仪所占的市场比重不超过5%。

    近年来,国家政策、各级学会协会、媒体、专家等都对国产质谱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和关注,但是质谱毕竟属于大型分析仪器,需要光、机、电、材料等很多技术层面的通力合作才能够顺利进行。此次研讨会,围绕国内国外质谱差距、国产厂商应该生产什么样的质谱仪、国家支持、人才培养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笔者摘录部分目前关注度较高的议题和讨论情况以飨读者。

    1、已经有不少商业化的质谱仪逐渐推向市场,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卖给谁”?应用科学家是否应该为国产质谱仪的发展埋单?

    质谱仪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是其完成科研任务时所使用的工具之一,为了高质量的完成任务,在资金允许的情况,肯定是倾向于购买高质量质谱仪器,这一观点得到了很多在座专家的认同;如果一个实验室同时拥有来自不同厂家相的同类产品,实验人员或者学生肯定是排队等候使用最好用的那台仪器设备;因为他们的目的就是出最好的数据,发表有影响力的论文。甚至有些科研人员买了高质量的仪器之后还要“拆一拆,动一动”,来满足某些特殊要求。

    那么国产质谱仪器就进不了一流实验室了吗?专家给出了两个解决方案,一是联合培养人才,厂商与科学家合作研究,共同培养人才,获得的研究成果由仪器厂商无偿使用;二是一些专用领域对于仪器设备的指标要求不是特别高,但是要求仪器设备一定是专用化、特别稳定;目前已经有一些国产仪器厂商在一些专用领域站住了脚跟,而且依靠这些领域成功上市。

    也有专家认为,一些常规的实验研究,国产质谱仪已经够用;也并不是所有的实验室都需要高端质谱仪器,一些用户购买仪器设备不是从“解决问题”出发,而是最求高指标,功能多样化,这样会造成很多浪费。

    2、国内国外质谱仪的差距到底在哪些方面?

    国内科学界对于质谱技术的创新贡献比较少,一些创新仍然停留在论文阶段。因此差距可能是从硬件到软件全方位的差距。

    在研讨会上嘉宾提到比较多的是整机差距。核心零配件也许可以买得到,或者国家通过重点项目支持、军转民项目等帮助企业克服;但是一旦组装成整机系统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最典型的事例是买了国外某厂家的仪器,拆机之后再重新装回去,指标已经不是原来的了。

    也有专家认为,核心部件仍然差距比较大。即使制造出了在外观和尺寸一模一样的核心部件,但是使用起来效果却不一样,材料的选择和材料处理技术非常重要;尤其是关键部件的生产工艺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

    但是,国产厂商也是幸运的,正处在一个信息、人才全球化的开放时代,很多技术障碍不需要走那些主流质谱厂商所走过的路,一些技术可以迎头赶上。另外,中国市场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国产厂商在挖掘应用需求、售后服务方面都有先天优势。

    3、应用方面开工不足

    应用方面需要加大力度。仪器公司想做好应用研究,是一个非常高昂的投入。首先要有高端人才常年持续不断地跟踪;其次,做应用研究在试剂耗材方面的花费也是非常可观的。

    目前跨国仪器企业与国内很多科研单位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或者共同研究项目,对于科研人员做应用研究中面临的问题以及改进,仪器企业能够快速响应,有的仪器企业甚至派工程师长期进驻到科研单位,协助解决问题,共同研究,因此能够最先拿到第一手资料。

    总之,一定要花大力气研究应用市场需求,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

    4、国产质谱厂商需要“熬”和“养”

    既然质谱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国内质谱生产企业的决心也非常大,那么一定要能够耐得住寂寞,“熬”和“养”是必须的。有专家认为,国产质谱如果获得用户的认可,必须“过三关”:性能关、品质关、文化和口碑关,没有必要操之过急。另外,一些基础性工作是绕不开的,例如人才的培养。国家在科学仪器方面的人才培养已经断档很多年,要么付出很高的成本从其他单位挖人才,要么付出时间成本自己培养。

    在研讨会上,也出现一些观点的激烈碰撞。例如,产品在什么时候推向市场?有的嘉宾认为,把一个产品做到特别的完善再推向市场可能会丧失很多机会,因为产品的改进很大部分是靠用户反馈的,产品的优良品质是在市场中“摔打”出来的,最典型的是计算机操作系统,几乎自推出之日起,就在不断地推出补丁。也有一些嘉宾认为,产品一定要反复试验直到完善之后再推向市场,毕竟科学仪器不同于普通产品,一些单位可能买了这个产品之后若干年之后才能够更新换代,这个牺牲不应该由用户承担。

 

 
标签: 质谱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