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科技部对全国43个工程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评估。在11个获得“优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西安交通大学独占三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聚集和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学术成果、打造国际一流学科”,是西安交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目标。近年来,该校坚持“高端引领、科教结合”,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参与科研,在科研中深化学习,为大学一流人才培养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和活力。
用“学术特区”吸引海内外人才
2012年,西安交大成功引进“千人计划”学者——日本国家材料研究院独立研究员莱昂内尔·维西尔斯教授和意大利罗马大学恩里克·特拉弗萨教授,担任该校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全职特聘专家。以他们为学术带头人的国际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也随之成立。
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还以团队建制的形式,引入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和美国劳伦斯国家实验室的逯高清团队、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功能纳米材料研究中心的茆胜院士团队,以期形成实验室的“中国国际研究梯队”。
“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急需,直接从海内外引进优秀人才,凝聚一批相关研究领域和交叉学科建设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快速提升实验室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水平,创立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方向,在相关研究领域形成具有前瞻性和国际化特色的人才高地,高端引领学科快速发展,是我校建立国内一流、世界知名大学的追求和目标。”西安交大党委书记王建华如是说。
让中青年学术骨干快速成长
在坚持高端引领的同时,西安交大将人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以团队建设和学科交叉为“牵引”,注重对国家重点实验室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
在西安交大,中青年骨干可以通过青年启动基金、中青年基础研究创新基金等,从事和参与基础研究。“实验室每年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这让我一开始就能够安心地做研究。实验室鼓励内部学科交叉研究,让我体验研究的交叉融合及整体过程,这对凝练新的研究方向和产生创新研究成果大有裨益。”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的陈雪峰教授说。
得益于良好的政策,西安交大国家重点实验室涌现出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5年来,共新增“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名,新增“长江学者”教授12名,新增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2名。
实施研究生培养国际化战略
为发挥实验室这一特殊的育人优势,西安交大通过“引进和送出”的联合培养模式,积极实施研究生培养国际化战略。“我们通过鼓励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国际知名学者为研究生授课等多种方式,为我国电力设备、机械制造、机械结构等领域培养和输送了大量国际化高层次人才。”王建华说。
为了更好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还成立了“学生国际学术组织”。“这些组织,为研究生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国际化平台,对提高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活跃学术气氛、增强学科间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盛涛说。
西安交大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还突破单一导师的学缘限制,实行由“千人计划”学者和资深教授组成的“集体导师制”。汪承材和田琳是该实验室的博士生。最近,汪承材的一篇研究论文被美国科学院院刊在线发表,同时参与这项工作的还有实验室的硕士生毛云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道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教授苏布拉·苏雷什等;与此同时,在“千人计划”学者的指导下,田琳关于“非晶态金属的弹塑性极限研究”的论文,也被《自然—通讯》在线发表,并荣获“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