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在2014北京车展的第一天,有消费者因为汽车车内异味问题现场维权,引发大家关注。据了解,就在拥挤的人群挤在某品牌展台前等待发布会开始的时候,突然有车主冲上展台现场维权。不过厂家好像早有所准备,工作人员瞬间就将该车主拉到了台下。近年来,每次车展展台都发生过因为汽车车内空气异味的维权事件,令厂家很尴尬。
●4月22日,由人人公司与车问网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汽车健康与发展高峰论坛”首次在北京车展现场举行。本次高峰论坛围绕“健康汽车·绿色未来”的主题进行。人人网与车问网联合发布了调查显示,有99.1%的消费者购车时会考量汽车的车内空气质量,他们关心或遇到的车内污染问题主要为“车内空气循环系统污染”、“车内有害物质挥发”、“车内装饰物污染”和“发动机等发出的有害气体”等。
●4月24日,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召开了2014北京车内空气质量控制技术峰会。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在会上透露,国家环保部和国家标准委已下达2014年标准修订计划,决定将推荐性标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修订为强制性标准。
五一前夕,两年一届的北京车展在人们的热议中落下了帷幕,新能源汽车、智能化车联网和车内空气质量安全等成为2014年北京车展几大热点话题。特别是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在车展上再次引起大家关注。
强制性标准有望出台
近日,记者在北京车内空气质量控制技术峰会上了解到,推荐性标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有望升级为强制标准。
侯立安在会上提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汽车保有量已呈快速增长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随之带来的车内空气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车内空气污染问题成为继中国装饰装修和家具污染、室内环境中的PM2.5污染之后第三大危害人体健康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2012年3月1日颁布实施,这是我国首个关于车内空气质量的标准,改变了国内乘用车内空气质量一直处于无标准、无监管的状态。
侯立安说,《指南》并非强制性法规,而只是行业技术标准,和欧美等国家制定的标准相比,中国国内采用了室内空气标准的上限水平,标准的严格度较低。他说,车内空气中存在的挥发性有机物有上百种之多,包括烃类、醛类、酮类物质等;《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只规定了其中8项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限值,污染物覆盖范围有待扩大。因此需要国家完善相应规范标准,企业应主动作为,研发使用环保材料;个人应提高环保意识,加强健康风险防范。
侯立安同时提出了完善车内空气质量标准、推广使用环保汽车材料、采用车内空气净化设备等车内空气污染防治对策与建议。
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属缺陷产品
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车内空气异味问题已成为消费者投诉汽车质量问题之一。今年“3.15”前夕,质检总局发布了过去一年里消费者有关汽车产品质量的投诉,新车车内空气质量是投诉的4大焦点问题之一。
据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统计,2004年至2014年4月20日,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共收到有关车内异味或污染问题投诉/报告1564例。国家《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发布以后,2013年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全年汽车异味投诉达到近千例,涉及到72家汽车生产厂家生产的85个汽车品牌,消费者反映身体不适的主要问题是头晕、恶心、头痛、咳嗽、嗓子和喉咙痛。
国务院法制办关于《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释义》“常见的具体缺陷表现形式”中,就包括了“车内的苯、甲苯、甲醛等挥发性有毒有害物质影响车内人员健康”的解释。因此,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应属于缺陷产品范畴。
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
中国室内环境监测中心在2010年对车内空气污染问题调查显示,在该中心随机抽检的100辆轿车中,发现90%存在车内空气污染;汽车环境专业委员会曾经的一项调查发现,在接受测试的1175辆汽车中,全部检测项目均达到标准的车辆仅为52辆,占已测总数的6.18%。
据了解,在2013年底,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宋广生就曾透露,《指南》已列入2014年强制标准制定中,初步考虑将“评价指南”去掉,改为《乘用车内环境质量标准》,预计2015年出台,届时,车企未达标将要求其车型退市。同时,在原《指南》规定了车内空气中有关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8种常见的车内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的限值基础上,强制标准还将增加多环芳烃等污染物限值的规定。
在此次车内空气质量控制技术峰会上,宋广生提出了我国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他说,我国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带来国际上汽车产业的一场革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保证低碳环保节能要求的汽车轻量化趋势更加需要加强车内空气质量控制。
宋广生说,解决车内空气质量必须从汽车的整体设计、制作工艺、内饰材料、净化系统、智能化监控和物联网系统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他建议,要强制性在车内推广使用具有车内外空气质量监控和净化系统的IAQS系统,给汽车装上“鼻子”。作为政府,应进一步加强车内空气质量监督监管,完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保证消费者权益,汽车行业协会应加强技术规范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