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语常言道知足,万事至终总是空。理想现实一线隔,心无旁骛脚踏实。
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花开复见却飘零,残憾莫使今生留。
作为一种迅速处理大量DNA的方法——下一代测序技术无疑成为了21世纪生物界的弄潮儿。
在一些其他行业还没有意识到这项技术可能给未来生命科学带来变革之际,下一代测序(NGS)的发展也一直让人如“雾里看花”。
回顾这一年的各大学术会议、商业论坛、无论是科研机构亦或是技术提供商、代理服务商、数据分析商都在为争夺各自的市场开展各种商业活动或者是教育讲座。
今年,走在基因科技时代前沿的“极客”们:有的已经大手笔地买进与NGS相关的设备;有的在各国政府之间展开各种临床应用的相关政策游说;有的在默默地与保险公司合作;有的开始逃离原来的老东家——选择自立门户地组建自己的NGS团队;有的在创建各种网络社区以吸引业内人士加盟讨论;还有的在向国外学习开始众筹招募“百人基因组计划”、“千人基因组计划”甚至是“万人基因组计划”。
而这个市场到底有多大?亚太地区能占据多少?中国又能分到多少杯羹?你所研究的项目,所从事的细分领域又能拥有多少?这是每一个参与了这个行业的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11月19日,GEN杂志发表了“NGS Market Survey Frames the Landscape from the Bottom-Up”的调查报告,报告开篇表示,与其他“大而空”的报告不同的是,该调查报告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方法从微观地角度分析了NGS(下一代测序)的市场。
思考了很久,不知道为该文取名什么,暂且叫做“NGS市场分析:拨开云雾见月明”吧。
下一代测序现在说得很“泛滥”了,它的市场到底有多大?细分市场到底如何?其市场为什么会增长?
有人用它来做“无创产前检测”,但是孩子不是天天有,更何况是高龄产妇的妊娠呢?
有人用它来做“肿瘤细胞检测”,但是目前医学还没有足够成熟,检测了也不能立即达到“个性化用药”的地步。
鉴于此,GEN的调查报告将NGS划分为了科研应用和临床应用2大部分。
从上图的左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NGS市场中,包括“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疾控中心”等研究所仍然是市场的大头,占据了64%的市场份额;而作为经常提“个体化治疗开启靶向药研究”的医药公司仅占6%的市场份额;一些新兴的生物科技初创公司占据17%的市场份额;剩下的13%被一些技术供应商占有。
上图的右图显示:49%使用NGS技术进行基础科学研究;32%用于寻找与变异相关的疾病;18%用于癌症研究;仅有1%用于非编码的RNA研究。
目前,NGS的全球市场仍然是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欧占据了全球40%的份额,美国占29%,日本占6%,中国、中国台湾、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和印度在内的亚太地区占据15%,其他剩余国家或地区累计占据余下的10%。从这张图中,中国的市场份额能占到多少,相信您心里自然有个数。
根据生物探索收集的信息,英国西欧之所以能占据NGS近半壁江山的份额,主要得益于2006年英国首相提出的“10万人基因组计划”项目,而目前该项目的测序过程基本完成,且在向全球大规模的招募生物信息分析师;而美国能够占据近3成的市场,主要归功于Illumina和Life Technologies 2 大测序仪供应商带来的销量。
上图显示了全球终端用户对NGS测序的应用领域,包括:寻找基因(或位点)的变异、比较基因组的测序,临床样本的检测、肿瘤变异检测、肿瘤突变的验证、开发新型基因靶向药;其中采用NGS对临床样本的基因检测已经占据了正如NGS市场的20%。
在NGS临床应用的细分领域,肿瘤基因检测、与遗传相关的疾病的基因诊断、类似埃博拉等传染病的基因检测(Infectious Diseases)、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断已经渗入市场消费体系。
从上图可以看出,NGS的增长轨道:2015年全球以NGS为基础的收益将达到50亿美元(约306亿人民币);2014年,全球用于研究的NGS费用讲到5500美元;用于临床诊断的NGS费用为1000美元。
通过NGS进行分析目前研究最广泛的2个领域:全基因组的单细胞变异(包括癌症和其他疾病类型)、用于可视化文库构建的RNA的测序。
根据调查,在对遗传基因的分型中,主要分为5大类。一是与肿瘤相关的生物标记物的变异基因(如EGRR、KRAS等);二是长编码的RNA片段;三是小RNA、四是肿瘤抑制基因;五是肿瘤基因。
在报告的最后,我们发现NGS的未来市场是建立在自下而上的市场数据上逐步发展的;NGS技术的发展是一门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的研究项目,它还将迎来更具有突破性的进展;NGS目前的2块领域仍然是学术研究和临床研发;与基因分型相关的研究及RNA图谱的绘制仍然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