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事故成因的梳理,分析当前高等学校所面临的实验室安全问题。在借鉴国外知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和完善适合现时高等学校发展需要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教师和学生的实验技术安全教育,开展实验室安全领域的研究。通过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工作,逐步建立和形成长效机制,保障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校园安全。
引言
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国家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高校实验室数量得到大幅增加。随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和实验室开放需求的增长,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越来越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实验室安全管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如何保证高校实验室安全稳定运行,已成为现时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活动的必备场所。高校实验室经常使用种类繁多的化学药品、易燃易爆物品和剧毒物品,一些实验需要在高温、高压或者超低温、真空、强磁、微波、辐射、高电压和高转速等特殊环境下进行,有些实验还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同时,高校实验室又具有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的特点,大量贵重仪器设备和重要研究资料存放在实验室。高校实验室安全状况复杂,加强安全管理非常重要。
近些年,随着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频发,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越来越重视实验室的安全工作,高等学校逐步开展实验室事故分析和实验室安全管理等方面研究工作,通过案例分析、梳理事故成因,总结经验教训。
1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成因
任何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其规律可循,通过对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因果性、潜在性、偶然性和必然性分析,不难发现:在实验室安全事故中,人为因素占据主要地位。安全意识淡薄是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通常个人不安全行为和失误导致的事故占据较大比重。据台湾慈济大学实验室安全卫生教育训练教材介绍,实验室安全事故中由于人为引起的事故比例占到98%。可见,人在事故发生和预防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实验室安全事故的表现形式
按照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大小来分,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主要表现为5种形式:①火灾;②爆炸;③毒害;④机电伤人;⑤设备损坏。火灾事故多数由于非正确使用或管理电源、不当操作、线路老化等原因造成;爆炸性事故多发生在具有易燃易爆品或压力容器的实验室;储存有化学药品和剧毒物质的化学化工实验室易发生毒害性事故;机电伤人事故在有高速旋转或冲击运动的机械实验室内容易发生;爆炸、毒害、机电伤人和设备损坏事故的发生多与违规操作、设备老化和管理不善等原因相关。
3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
目前,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多数由校办、保卫处、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或负责环保的部处来共同负责,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相关处室工作侧重点各有不同,比如保卫处主抓消防和治安,也涉及部分危害公共安全的剧毒品、易燃易爆物品、易制毒化学品和放射性物品等;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的实验室安全工作重点是实验室的技术安全指导、危险物品的申购、使用以及存放和废旧试剂处理等工作;负责环保的部处,如后勤保障处等则侧重于从环境安全角度进行管理。
二、实验室安全面临的问题
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问题一直不容乐观,近几年发生在校园内一系列的安全事故表明,实验室安全问题一直是对校园安全构成危害的重要原因,尽管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已有所加强,但与国外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
1安全意识淡薄
近些年,我国逐步加强了对国民的安全素质教育,但是,由于中学阶段学生安全知识与能力的考核体系尚待完善,很多中学缺少组织学生开展安全演练的条件,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阶段之后,对安全和环保的意识依然淡薄;另一方面,高校的管理人员对安全工作重要性和安全责任认识不够,思想麻痹,心存侥幸,依旧存在对安全管理工作敷衍了事现象。
2安全体制不健全
当前,高等学校校园安全工作多数采用由不同职能处室分块管理的管理体制。在这种模式之下,容易出现部分管理职责交叉重复的现象,造成管理效率不高;另一方面,学校缺少对校园安全整体设计与统筹考虑,难以形成统一的安全保障体系。
3安全教育不足
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充实的安全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和安全素质,是防止各类事故发生的最重要因素,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管理方针的具体体现。然而,由于对实验室安全问题缺少科学认识,一些学校对师生安全教育的重视不够,安全教育内容贫乏、方式单一、考核要求不高,没有能够让学生从安全教育中获得安全知识与技能,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常常表现出畏惧和害怕心理,显示出高等学校安全教育的不足。
三、实验室安全工作策略
实验室安全是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工程。实验室从新建伊始的规划设计到建设期间的改建、扩建直至建成之后的运行维护,始终有安全问题贯穿其中。因此,学校需要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将安全问题消灭在萌芽之初。同时,学校需要对实验室安全工作进行系统设计与规划,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师生的安全教育,开展安全领域的学习研究,通过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立长效机制,保证实验室的可持续安全管理。
1广泛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素质
安全教育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保障高校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措施和关键所在。高等学校需要大力开展安全教育,在校园内普及安全知识,通过实施安全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安全常识,学会运用所学学科系统的安全知识,在试验和科学研究中熟练掌握安全技能。在教学环节安排上,既要开展入学安全常识教育,也要进行与专业学习相关的安全培训。通过系统的安全理论教育,让学生知道国家的法律法规。知道实验室安全规则的必要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还要严把考核关,建立严格的实验室准入制度,要做到未经安全培训、未通过考试,任何人都不得进入实验室。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实验室安全主管部门与院系一起共同组织编制安全教育素材,通过发放学习材料,举办各种讲座,开展安全知识比赛,观看录像和课堂教学等多种形式,丰富实验室安全教育内容。通过在校园网络、广播、校内报刊开设实验室安全教育栏目,广泛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同时,学校还需要制订安全预案,组织师生开展实验室安全演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2009年7月颁布的《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要求“学校应当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消防演练,提高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逃生技能……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技能和操作规程培训”。
2明确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是一项综合管理体系,包括完善的管理体制、健全的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制度和可靠的安全技术。国外知名高校都建有高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以下简称MIT)建立了“环境、健康和安全(Environment,Health,and Safety,EHS)”管理系统,由EHS总部、EHS办公室和EHS委员会组成;EHS总部负责EHS领导层架构、出台可持续性方案、参与环保政策制定、协调EHS管理、监管EHS办公室工作;EHS办公室负责EHS的管理实施与操作层面的工作;EHS委员会负责监督MIT的EHS管理系统的实施,致力于环境保护等工作。香港科技大学的校长是全校安全管理的总负责人,管理行政事务的副校长负责安全管理实务工作,校长委任不同部门职员为安全委员会成员,行政副校长为委员会主席,该校所有部门均要委任一位兼职的安全主任,协助统筹及推行部门内的有关安全管理事宜,同时香港科技大学设有健康、安全及环境处,负责编撰大学安全手册,提供安全指引、技术支援及各类与安全有关的服务,协助部门实践安全操作要求。国内高校同样需要建立校级层面的实验室安全工作委员会,明确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主管部门,同时校内院系也要确定相应主管领导,明确管理人员,形成层层落实管理责任的格局。
在建立和完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高校还需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等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制定校内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条例,要求各学院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制订专业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逐步健全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管理制度。同时,由于实验室安全工作是随着实验室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学校还需建立安全教育制度,不断推进安全教育并在实务中使用可靠的安全技术,以适应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需要。
3深入开展安全研究,逐步建立长效机制
安全问题一直伴随着人类科学发展的全过程,同时也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过程中始终面临的问题。国内高校需要借鉴国外大学的一些成功经验,在教育教学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中深入开展安全领域的理论与技术研究,通过组织校内外专家编写安全书本教材和电子教材,制作网络视频学习资料,建立安全考试与测试系统,不断扩大安全研究与实践成果;通过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来建立实验室安全的长效机制;通过大力倡导实验室安全文化,树立安全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逐步实现学校师生内在安全需求与外部环境安全的和谐统一。
四、结语
高校实验室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安全是实施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根本保证。实验室安全工作需要高校发挥每一个大学人的作用,运用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为人类建设一个持久安全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