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资讯现代实验室装备网
全国服务热线
400-100-9187、0731-84444840

中国化学会第二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在浙江大学召开

   2025-01-18 仪器信息网1655
2015年10月17日,由中国化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中国化学会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和浙江大学化学系承办的中国化学会第二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顺利举行。来自全国的质谱技术与应用专家学者、质谱厂商与用户共10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为期3天,10月17日全天有17位质谱专家带来大会报告。18日-19日,分会场将围绕无机与同位素质谱分析、组学与代谢质谱分析、质谱仪器研制新技术、天然产物与药物质谱分析、环境与食品安全质谱分析、生命科学质谱分析、样品前处理与质谱分析、能源与材料质谱分析、裂解机理及相关质谱技术共九个研究议题展开专场报告。会议与设有青年论坛与分会场同期举行,给参会的青年学者和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建红、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陈洪渊、国家自然基金委分析化学学科主任庄乾坤为大会开幕致词。

大会报告现场(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体育馆)

陈洪渊报告题目 质谱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首位大会报告嘉宾为南京大学院士陈洪渊。陈洪渊总结了质谱的发展历程和目前的应用情况,并谈到DESI(解析电喷雾离子化)、DART(实时直接分析)等离子源技术实现了大气压原位分析、轨道离子阱和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技术极大的提高了质谱仪的分辨率。陈洪渊还在报告中介绍了目前国内在质谱理论研究、质谱仪器研发和离子源技术研发的代表成果,目前国内质谱应用在组学研究、环境分析等方面较多。陈洪渊在报告最后预测,高分辨质谱、小型化质谱、具备新型离子化技术的临床诊断应用质谱将是质谱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张玉奎报告题目 蛋白质组定性定量新方法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院士张玉奎主要从蛋白质样品预处理、蛋白质组定性定量分析、集成化平台、新型ESI离子源等方面介绍了“蛋白质组分离分析方法进展”。蛋白质预处理主要涉及高丰度蛋白质的去除、低丰度蛋白的富集和蛋白质快速酶解。蛋白质组定性定量分析基于质量亏损的等重二甲基标记定量。传统离线多步样品预处理方法会导致样品丢失、污染和预处理时间长,准确度和精密度低,重复性差,发展集成化样品预处理接口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基于SILAC标记的集成化蛋白质组定量分析平台,其所有过程均自动化运行,包括蛋白质变性、还原、酶解、分离以及质谱的检测,样品与处理时间由离线方法1天以上缩短到6分钟。

  郑兰荪报告题目 质谱分析在金属团簇配合物研究中的应用

  厦门大学化学系院士郑兰荪介绍了“质谱分析在金属团簇配合物研究中的应用”。据郑兰荪介绍,质谱主要用在有机化合物分析,用在无机化合物方面的分析少,而用金属配位化合物的分析更少,在金属团簇配位化合物方面则没有。目前金属(团簇)配位化合物的标准几乎完全依赖于单晶X射线衍射,但是X射线衍射的方法无法测定标准溶液中的产物,因此无法研究反应的进程和机理,质谱分析在许多情况能够成为X射线单晶衍射的重要的、必不可少的补充。目前,金属团簇配合物在电喷雾离子源中正负离子分离,观察到的团簇离子是团簇配合物失去若干个抗衡离子后的产物;中性的金属团簇配合物的电离方式正在研究中。

江桂斌报告题目 效应导向分析在新污染物筛选中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院士江桂斌为参会代表列举了有毒化学污染物研究面临的科学难题,如非典型剂量-效应关系、符合毒性效应和环境中未知化合物的鉴定等。目前研究者对有毒化学污染物的分析途径主要有物理化学筛选方法、质量平衡途径、效果指向分析。这些方法能够实现筛选识别环境中二恶英类活性受体激动剂、血浆中内分泌干扰活性污染物的分离鉴定、河水沉积物效应污染物的多靶点评价识别等环境污染物筛选。

赵玉芬报告题目 稳定同位素质谱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研究

  厦门大学院士赵玉芬介绍了“稳定同位素质谱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15N-Gly示踪肿瘤细胞中甘氨酸氮代谢途径γ18O-ATP蛋白激酶抑制剂筛选及细胞内ATP浓度的测定、H218O环状氨基酸-磷酸反应中间体双亲性研究和PO43-(18O/16O)地外生命探寻的生命标志物。

谢建台报告题目 多功能大气(原位)质谱法的开发及其在食品快筛及包材成分分析的应用

  台湾中山大学教授谢建台表示食品安全检测需要快速、准确而灵敏,大气(原位)质谱可以实现这一要求。探针取样的热脱附大气ESI电离技术(TD-ESI/MS)完成取样分析仅需15s适合测定M/Z小于1000的热稳定小分子。此法的重现性、灵敏度和线性都比较好,适用于果蔬表面农残分析、市售药物活性成分检测、塑化剂分析、酒类溯源分析、食用油分辨等食品安全快检,也可用于环境检测、刑事侦查等领域。另外,谢建台还介绍了连续式激光大气压力化学游离质谱法快速(小于30s)检测食品包材。据介绍,该研究团队还在研发移动式大气质谱仪,将向用于食品现场快速检测质谱移动车方向发展。

庄乾坤报告题目 分析化学发展现状与创新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授庄乾坤表示,目前中国分析化学通过跟踪与世界先进水平缩小了差距,并在有些方面实现了并行,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科氛围。而这种情况下也出现了新问题,如研究交叉学科的学者不能立足本学科研究、研究缺乏创新、研究思路同质化等问题。庄乾坤强调分析化学和作分析化学的学者需要顶天立地。他还建议,我国的分析化学应该走好自己的创新之路,在未来能解决生命科学、新技术研究等重要的科学问题。

方向报告题目 精确操控离子质谱科学装置的研制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方向为到会代表介绍了分子/离子反应装置、Q-HyperLIT生物质谱、离子/离子反应装置三种精确操控离子质谱的研制过程及其创新点。方向表示:质谱可以不只是单纯的检测器,也可以不再受限于国外质谱产品出厂时的限定功能;国产质谱研发可以不再是简单模仿,可以做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装置。

刘虎威报告题目 高效样品处理与敞开式离子化质谱联用实现高通量分析

  北京大学教授刘虎威向参会代表介绍了该团队研发的等离子体辅助多波长激光解析离子化(PALDI)技术平台和在此基础上改进的常压表面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Ambient SALDI-MS)技术。该团队还利用简单敞开式声波喷雾离子化技术(EASI)用于研究蓝细菌不同生长阶段脂类变化。另外,刘虎威也介绍了Dip-it探针进样与PALDI技术结合在农药分析中的应用。

杨芃原报告题目 蛋白质质谱测序技术和仪器国产化

  复旦大学教授杨芃原重点讲解了质谱国产化进程。飞行时间质谱、四极杆和线性离子阱质谱、静电轨道离子阱技术都是由国际科学家提出并发展的。然而目前我们内质谱专家也已经能够配备国产的零部件,研制或生产国产同类质谱仪,并且加入了我们自己的创新。

张新荣报告题目 单细胞质谱分析的现状与发展

  清华大学教授张新荣在报告中说,新兴的单细胞质谱分析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技术进展,单细胞质谱分析主要通过质谱流失细胞仪、飞行时间二次例子质谱、电喷雾质谱和MALDI质谱来进行单细胞分析。该团队结合膜片钳单细胞nano-ESI分析方法,通过稀释使喷雾时间由3s延长至3min,并可采用脉冲式进样方式。

陈义报告题目 化学增敏UPLC-MS分析痕量植物激素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陈义以GAs为例,介绍了通过化学增敏方法利用LC-QTOF测定有机小分子植物激素,还谈到了超痕量衍生-LC-MS法测定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的发现研究。

蔡宗苇报告题目 代谢组学在帕金森疾病研究的一个例子

  香港浸会大学教授蔡宗苇介绍了通过代谢组学鉴定原发性帕金森疾病患者的尿液代谢物特征的案例。研究收集原发性帕金森患者及对照组尿液,通过液质联用和气质联用对其中低极性代谢物和高级性代谢物进行分析,再经数据统计分析可以得到代谢物特征。此研究可用于诊断早期原发性帕金森病情。

再帕尔·阿不力孜报告题目 原位代谢组学分析方法与应用进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再帕尔·阿不力孜介绍了将AFAI-MSI与整体动物成像技术用于代谢组学研究,并应用于研究候选新药NHBA的作用机制。AFAI-MSI在恶性肿瘤病理诊断中可以发挥其优势作用。再帕尔·阿不力孜还讲到,通过配合高分辨质谱成像分析可以改善成像分析效果。成像代谢组学有望成为新的分子诊断工具。

林金明报告题目 多通道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接口的研究与应用

  清华大学教授林金明在报告中介绍了将微流控芯片与质谱联用的接口技术研发,包括手动式接口ESI源质谱分析、纸基电喷雾质谱检测接口、Droplet-MS等技术。同样的原理,这些研究发现可用于植物成长过程、细胞培养体系的实时监控等。林金明还讲到了构建微流控芯片-质谱分析平台,平台可包括多个芯片。

欧阳证报告题目 小型质谱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普渡大学教授欧阳证介绍了该团队研发的一系列小型质谱,第一代小质谱仅用于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第二代小质谱可以分析单一的非挥发性化合物甚至生物样品,目前在研究中的第三代仪器可能实现多组分物质分析。操作简化和实现多组分分析是研发坚持的方向,而高分辨、高质量精度、高质量范围、高动态范围并不是该团队研发小型质谱的追求目标。Mini系列最终的应用目标是临床诊断和手术指导。

潘远江报告题目 活性反应中间体的质谱研究

  东道主浙江大学教授潘远江介绍了在“活性反应中间体的质谱研究”。据潘远江介绍,课题组在质谱方面主要进行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方面主要是进行药物与农药杂质的鉴定、天然产物微量成分与活性成分鉴定、异构体区分、在基础研究方面主要进行解离的质子化点位模型完善和解离的苄基阳离子迁移新模型的构建等。目前活性反应中间体分析研究的手段有IR、UV-VIS、LFP、NMR、XRD、XPS等,现代有机分析的研究和分析对象包括超痕量和瞬态反应中间体,因此对质谱以及其他技术都提出挑战,同时也是机遇。

  岛津、安捷伦、日立高新、布鲁克、赛默飞、力可、沃特世、SCIEX、华质泰科等质谱相关厂商在本次会议参展。

  组织委员会表示,中国化学会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将每两年举行一次,下一届将在厦门或新疆举行。据中国化学会质谱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清华大学教授林金明介绍,由中国化学会和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编著的<<质谱团队简介>>第一期共收录了全国52个质谱研发和应用团队信息,目前开始征集第二期团队介绍内容,并将在明年7月份之前印刷发行,欢迎大家积极投稿。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