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精机内的工作场景。
2014年成立的金明实验中心。
汕头制造,不乏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
广东金明精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明精机”)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全球知名的薄膜装备供应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金明精机已成为行业龙头企业,相比同行具备领先优势,特别在技术创新研发、产品线布局、加工能力以及在工艺和服务方面,已经具备与欧美品牌质量展开竞争的实力。
从最初从外国引进技术,再到自主研发技术设备,将设备出口到国外——经过30年的发展,金明精机已成为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的薄膜装备生产企业之一。近日,记者走进金明精机,了解“工匠精神”是如何贯穿于企业近30年的发展。
汕头市濠江区河浦大道边上,远远就望到金明精机楼顶上“JM金明”的招牌。很难想象,这家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企业,竟是由一家占地不足10平方米的手工作坊发展而来。
“当时就是一个小小的门面,几台机器。”金明精机总经理马佳圳告诉记者,金明精机成立于1987年,是由其父亲等老一辈的金明人创立而来,原名“汕头金砂区金明塑胶设备厂”。
“最初的时候,我们什么都做。”马佳圳回忆,彼时中国塑料行业,发展最为迅猛、最为集中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山东,一个是河北,这两个地方都有大的国营塑料企业,而且有很多塑料厂家都集中在这两个地方,扎堆发展。
“这种情况下,有很多小的企业和作坊要么被大企业‘吃掉’,要么就因为自身发展不善而不得不倒闭。”马佳圳说,企业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去山寨,去模仿。当时金明精机除了生产薄膜之外,还生产塑料瓶,但都摆脱不了因产品结构技术含量不高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劣势的局面。
1995年,金明精机承接了一笔设备制造的订单,却被同行业的人嘲笑“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为了“出一口气”,老一辈金明精机研发团队一头扎进研发中,愣是凭借自己的技术造出了金明精机第一台吹膜设备——幅宽10米的大型吹膜机组,金明精机正式进入薄膜装备制造市场。
“当时为了开启这个设备,整个办公楼都要停电让设备运行。”马佳圳笑称,虽然生产出了设备,但场地却难以承担设备的运行,金明精机很长一段时间处于艰辛发展的时期。
德国人的严谨、精益求精以及实用主义成就了德国“工匠精神”最根本的内涵。为了让产品与国际接轨,1995年,金明精机斥巨资从德国引进技术。然而,由于没有掌握到核心技术,制造的产品始终“水土不服”。
“无法掌握核心技术都是空架子。”马佳圳说,为了改善现状,金明精机干脆将德国专家请到中国来,帮助金明精机开发装备体系。金明精机也开始在国内引进人才,招聘相关专业大学生,开始着手培养自己的专业人才。得益于先进技术的支持,1997年,金明精机的销售额就已达到2000万人民币。
彼时,金明精机的壮大一直被行业内的人看不起,认为技术都是抄袭而来,并没有含金量。随着金明精机发展势头越来越猛,在1998年前后,德国方面撤走了专家和技术人员。一时间,金明精机面临着一定的技术难题。
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的状态,金明精机新的团队力量依赖此前学习到的德国技术,将德国“工匠精神”的严谨和精益求精应用到日常研发中。
1999年,金明精机成功研制出了当时亚洲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宽幅20米的三层共挤的农膜/土工膜一机两用生产线。用马佳圳的话来说,金明精机的研发“震惊了全球”。
“那台机器大概有35米左右高,当时我们厂房还没有那么大,就只能在室外做,当时最怕下雨,要搭雨棚生产,机器建起来的时候,有十层楼那么高。”马佳圳回忆,德国技术人员的撤离,对金明精机既是损失,也是一次机遇,激励着金明人走向了自主创新的道路。
多年发展下来,金明精机的产品已经具备与欧美品牌质量展开竞争的实力,在2013年杜塞尔多夫国际塑料及橡胶展览会上,德国知名技术团队还专门前来参观金明精机的产品。目前,金明精机的产品已得到德国、以色列企业的认可,广销国外。
经过28年的发展,金明精机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和丰富的经验,设备在食品包装、日用品包装、农业薄膜、医疗包装、汽车薄膜、电子保护膜、建筑以及特殊应用等领域拥有最广泛的应用,并陆续与埃克森美孚、陶氏化学、巴斯夫、西门子等国际知名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2014年,金明精机成立了金明实验中心,在该行业中属国内首创,战略意义非凡。马佳圳告诉记者,借助实验中心这个平台,以产品应用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产品,能够为广大客户提供“私人定制”的平台。
马佳圳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以色列农业技术发达,对相关农业生产的产品要求相当高。2012年,一位以色列的客户拿着一个概念性想法来到金明精机,希望企业能够生产出这种设备,用于智慧农业和生态种植的功能性地膜。
为了将这个概念性想法变成现实,金明精机基于自有的尖端流延技术和流道分配技术,投入核心科研人员,采用模拟软件对数据进行反复地演算,从而得出精确的机器参数。2014年中旬,金明精机实现了原型机开发、实验、定型。
为了让产品能够更符合客户要求,金明精机又投入大量时间不断对原型机进行调试、修正,以期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半年后,金明精机成功开发了全球首台斑马膜流延机组,该设备开发及地膜制品在行业内都具有创新性。
以“工匠精神”的态度生产出来的设备自然得到了以色列客户的肯定。“以色列的企业非常满意,现在天天开着这台企业,还准备再买多一台。”马佳圳说。
在金明精机实验中心,马佳圳向记者介绍金明精机正在研发和生产的机器。在马佳圳看来,“工匠精神”除了体现在能够创新和研发之外,对于产品的质量监控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如今的薄膜,都是多层共挤的,也就是看似简单的一张薄膜,其实它是由很多层叠在一起的。”据马佳圳介绍,一张薄膜的制造,分为拉伸和涎流两种工艺。而在1999年的时候,金明精机就做到了3层共挤。随着近年来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金明精机的技术最高可以达到13层共挤。
在实验中心的一个实验室里,记者看到相关工作人员正在对一卷刚刚成品的薄膜进行切片实验。“这就是切片的横断面,这个是7层的。”马佳圳指着一个电脑屏幕,向记者解释道,电脑屏幕的另一端连接着一架高倍数显微镜。
在电脑屏幕上,可以明显看见,一张薄薄的薄膜其实是由薄厚不均的七层膜组成。“我们对薄膜做质监,就是要对这些膜的横断面进行分析,看看这些膜之间压的是否‘结实’,会不会有空气泡出现,如果有,那这个产品就是废品,我们的每一张薄膜都会送到这里来检测。”
而在同个实验室的另一台仪器上,则显示着一个时间段内一批产品的合格率曲线。在这张曲线图表上,记者看到,在检测时间段内的这一批次产品,曲线趋势基本是平稳的,仅有2—3次出现起伏波段较大的现象。马佳圳说这意味着这批产品的质量很稳定,“所有产品的质监曲线一直都很稳定,波动幅度不会超过正负2%。”
自国家公布《中国制造2025》强化高端制造业的国家战略规划以来,金明精机便不断探索产业创新发展道路。金明实验中心逐步尝试包括智能装备、智能系统、质检技术服务、智能机器人、智能生产技术、智能数控系统等领域的研发及应用。
在智能设备开发上,金明基于现有薄膜装备为基础建立智能端,目前已经在Superex系列机型上实现,成为全球首家在薄膜装备实现智能化的企业,并将在4月份中国Chinaplas国际橡塑展和10月份德国K-Show上推出。
马佳圳告诉记者,金明精机自2007年起参展德国K-Show,但过去三届展会,金明精机一直被安排在中国馆内。此次参展德国K-Show,金明精机被安排在了国际馆,是馆内唯一的中国企业,“这说明德国人越来越认可我们的技术。”
马佳圳说,未来预计逐步开发工业制造智能技术、云技术等高新技术,并围绕智能制造、智慧工厂、智慧机器人、大数据等新思路进行产业运营,进一步强化公司智能制造能力。
从向德国引进技术,再到实现自主设计研发制造,金明精机凭借着20年如一日专注、执着的“工匠精神”,成为行业内少数具备实力提供全系列薄膜装备及方案的领导品牌。截至2015年,金明已经为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提供数千台套专业的设备和服务,奠定金明成为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的薄膜装备生产企业之一。
对话
金明精机的“工匠精神”
记者:您是如何理解“工匠精神”的?
马佳圳:我所理解的“工匠精神”,是企业对产品研发的一种专注和执着,金明精机20多年来只专注做薄膜,并且做到了极致,做到了行业内顶尖的技术水平,就是金明精机“工匠精神”的体现。
记者:您觉得“工匠精神”应如何才能坚持并延续?
马佳圳:我的父亲曾说过,中国人不笨,中国人只是缺少耐心,缺少投入,缺少技术的沉淀。如果每一个技术人都能够沉下心来搞研发,那么中国许多制造业也能成为行业的龙头企业。
记者:老一辈的金明人是如何体现“工匠精神”的?
马佳圳:那个时候德国人每天干8小时,但德国人技术比我们要好,所以老一辈金明人每天工作20个小时也不休息,希望能从时间上缩小差距。
记者:供给侧改革在金明精机如何体现?
马佳圳:以金明精机实验中心为例,这是研发技术和市场需求的纽带,公司提供实验中心平台,面向客户、原料厂商、合作伙伴,只要是新材料、新追求、新应用都可以在实验中心进行测试,从而形成多方结合的产业链整合。这样既可以在无需投资太大的情况下做产品开发,又可以准确高效满足客户需求。这种全新的模式,一方面增强研发实力,提升产品稳定性,一方面迅速转化客户需求,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记者:金明精机发展到今天,为什么能够获得多项行业第一?
马佳圳:我觉得有三点。第一点是我们以“工匠精神”将薄膜技术做到极致。第二点是我们善于引进和消化技术。技术引进方面我们可以说是不计成本的,请外国人作为我们的技术顾问,并与全球许多厂家进行合作,另一方面是我们有一班具有20多年经验的科研团队,“靠科技振兴企业”是金明精机一直以来的发展信念。1995年,金明精机招聘了第一位大学生员工,目前,公司超过一半的高管人员来自省外,这足见公司对外地专业人才的重视、广阔的远见及海纳百川的胸怀。第三点,是企业具有包容的文化和开拓的眼光,我们不把企业定位为汕头的一家企业,而是定位为全球的企业,一直以高标准要求企业发展。
纵览
行业内多个第一
●1999年——成功研制当时亚洲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宽幅20米的三层共挤的农膜/土工膜一机两用生产线
●2002年——国内最早成功研制出五层共挤高阻隔薄膜吹塑机组
●2005年——成功研制出七层共挤薄膜吹塑机并实现规模生产和销售
●2006年——成功研制五层共挤医用输液袋薄膜专用吹膜设备,具有替代进口的重要价值
●2009年——成功研制出三层糙面土工膜生产线并交付使用,填补国内空白的意义
●2011年——成功研制出九层共挤高端包装膜成型设备和国内第一台涂布农膜大型设备
●2014年——成功研制出亚太区第一台11层高阻隔流延机组
●2014年——成功开发出全球第一台多层共挤斑马膜流延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