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三五”时期,我国将继续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源头创新也已经被列为重点。珠海提出要注重源头创新,可以说抓住了创新驱动的关键点之一,值得肯定。
毫无疑问,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创新的源头则应该立足于一个城市,这个城市必须拥有一定鼓励和诱发创新的环境。从一般意义上说,一个城市是否拥有源头创新的优势,主要从以下几个指标体现出来:一是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数量和质量,与之相关的是科研人才的潜能和动能是否能够被充分激发出来;二是企业所进行的技术创新属于源头创新还是跟随式创新;三是是否拥有鼓励企业进行源头创新的路径和方法,也就是是否拥有诱发源头创新的机制和环境。
目前,不少城市会将吸引大学和科研院所进驻作为营造源头创新优势的最重要举措,这个方向肯定是对的,但是还不够。以珠海为例,要珠海像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包括直辖市或者省会城市)那样设立众多大学和科研院所是不太现实的,况且著名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历史悠久,其形成的影响力也非一日之功,即使短期内吸引了大量高校和科研院所前来进驻,期望它们短期内成为创新源头或者为城市的源头创新扮演担纲角色也是有难度的。
那么应该怎么办?笔者认为,除了吸引高校和科研院所进驻外,还需要建立一批诱发源头创新的新型科研机构,这些新型科研机构主要针对重点问题进行探索,从而推动科技创新。
首先,要探索项目和产业选择的评估体系。例如某一项智能机器人项目,如果在珠海已经被确认为属于市场空白,值得在此时落户珠海,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珠海如何确保该项目的人、财、物等要素快速到位?针对这些问题,新型科研机构需要构建一个评价体系对项目和产业进行系统评估,从而为投资者和从业者提供从行业、技术源头到市场需求等各方面信息的支持,也会使珠海找到更加合适的项目。
其次,可以探索为项目的建设和配套提供解决方案。例如,珠海现有的产业基础上有什么样的企业和人才是适合参与上述项目的投资和经营管理?如何整合珠海乃至周边地区的金融、产业、技术等资源使得上述新生产业得以迅速孵化和获得产出?相关产业和企业资源的配置该如何进行?这些都需要进行制度性安排。
至于人才因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但是人才如何发挥潜能和作用呢?有人会把目光聚焦在城市的房价上,认为房价太高,人才买不起了,故可能留不住人才。房价因素当然是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但如何发挥人才的潜能才是实现源头创新的当务之急,这就涉及某个城市和区域在多大程度上形成了鼓励和诱导源头创新的机制和环境了。
笔者认为,珠海这样的中等城市要在源头创新上脱颖而出,需要把眼光更多地瞄准民营企业,鼓励它们成立技术或产业研究院,并引导它们与国际、国内一流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例如从美国引进重点实验室、吸收日本的先进制造技术等,从而形成珠海自身的产业布局。此外,随着跟随式创新越来越遇到技术瓶颈,市场不断呼吁源头创新,珠海如何另辟蹊径找到源头创新的路径和方法也是重要课题。
跟随式创新的特点是模仿,而在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发展早期,模仿往往是最为有效的取得市场份额的路径。但是在新兴产业五花八门的创新产品甚至目前尚未出现、却有很大市场潜力的创新产品中,能够有效识别或成功预测市场前景的创新产品的企业最终才得以在市场竞争之中胜出,而这靠跟随式创新是不行的,必须依靠源头创新。
具体来说,珠海的企业能否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刚刚开始、还未进行布局的阶段,就能够进行产业布局,这里就涉及源头创新。例如3D打印技术目前正在美国兴起,但是尚未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布局,技术垄断格局尚未形成,特别是围绕3D打印产业的具体应用产品该如何发展,尚属未知之数。
如果珠海能够趁此机会形成围绕3D打印技术及行业的整体布局,利用珠海背靠珠三角庞大制造业基地、泛珠三角地区的庞大消费市场、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利用横琴自贸片区在制度创新上的先行先试优势,使得3D打印技术及其产业在中国实现快速发展,或许可以成为珠海突破源头创新的可行路径和方法。
笔者建议,珠海不妨把横琴作为源头创新的特别区域,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人才和技术团队,围绕国际范围内颠覆式创新产品的应用瓶颈,群策群力加以探索和解决,从而使得珠海成为人才和技术的大规模集聚区,使珠海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源头创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