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精准医学研究被列为科技部重点专项,足以见得国家对精准医学的重视。早在去年3月份,我国就已经从战略层面上启动关于精准医疗发展的战略规划,制定了中国精准医疗计划的三大原则:原则一,精准医疗的发展要紧跟国际发展前沿;原则二,紧密结合国家需求;原则三,在发展过程中体现中国特色。
坚实基础——精准医疗与中医一脉相承
生命科学基础和中医基础是我国已有的两大特色医学基础。科学基础是指我国在过去几十年尤其是近十年中,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在“863”、“973”等重大专项的支持下,取得的一系列丰硕成果。中医基础指的就是我国传统的中医。不论是近期提出的精准医疗,还是我国早在千年前就有的中医,都提出辩证施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思想。因此从哲学层面而言,精准医疗与中医一脉相承,因此詹院士表示,打造中国特色的精准医疗体系,我们具备了坚实的基础。
在基础建设完成后,詹院士认为接下来就应明确未来五年的精准医疗目标。精准医疗要与我国重大疾病的防控,以及全民健康需求紧密结合。目前,我国的生物医药技术和医学发展层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除了建设更多国家级技术平台、研究队伍等基础建设外,政府、科研、临床、产业等方面也要做好密切合作。让科学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达到引领世界的态势。根据习总书记提出的方针——利用组织优势、资源优势以及已有基础,根据公众的需求加上创新驱动,实现科学发展的弯道超车。中西方的高发疾病有所不同,詹院士希望能充分发挥我国的资源优势,当“十三五”结束时,食管癌、肝癌、胃癌、糖尿病等国人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研究能达到国际先进行列。
詹院士预测2030年,我国精准医疗项目将到达一个拐点:研究体系达到成熟阶段;创新科技达到世界前沿水平;科研成果能转化为产品应用到医疗行业;政府出台配套的政策支持,向民众普及精准医疗知识。届时整个医学发展将处于非常和谐、健康的状态。
企业在精准医疗发展中的角色至关重要想要做好未来五到十五年的规划发展,必须先做好政府、科研、临床、产业四者间的协同工作。詹院士认为首先需要政府出面对科学研究做好监管,新的医疗健康产品在应用到临床前需要法律法规进行引导,推动整个产业规范化向前迈进。同时,高校、医院以及研究机构着力于创新研究方面。所产生的新成果不仅仅要在学术上获得认可,未来还应能做到真正产业化。因此企业参与是合作机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詹院士着重强调企业在精准医疗发展中的重要性。去年底,百度公司CEO李彦宏个人出资3000万元支持北京协和医院开展食管癌研究。食管癌在中国的发病率最高,中国人口占全世界20%,却拥有全球60%的食管癌患者。因此在我国开展食管癌研究所产生的数据肯定是全世界最大的数据。接下来在数据的分析过程当中,会涉及到研究方法,数据使用以及如何应用临床等问题。詹院士认为,这是一个企业参与精准医学领域的良好案例。虽然此次李彦宏个人出资,但百度做为一个大数据服务商,也会希望通过这次机会更好地切入到精准医疗领域里。
倡导数据共享,分区域建立示范平台
我国在临床数据、健康数据、组学分析数据等方面拥有巨大的资源,詹院士指出虽然资源丰富却存在共享不足的问题。由于现行行政体制的关系,科研数据都分布在不同的机构中,就好比把珠宝放在小匣子里无法让大家共赏珠宝的光彩。而国际上的TCGA等数据库,号召志同道合的科学家们自愿将数据放在同一个数据库里,一起共享数据库资源。因此,相关部门已在思考和协调资源共享问题,如由政府出面达搭建公共数据平台,每一位参与者都有共享资源的权利与义务。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均有经济实力较强的生物园区,可以率先建设类似平台起到示范作用。
近年来受精准医疗概念的影响,基因检测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的公司走传统医疗检测路线;也有公司走娱乐道路,如减肥基因、喝酒基因等检测。做为精准医疗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基因检测毫无异议正发挥着其巨大的作用。在詹院士看来正是由于基因检测作用巨大,在市场中形成了热点,自然会有很多人抢占商机。之前,国家虽然对基因检测采取了严格的控制,但也在考虑如何才能做到张弛有度,在严格规范的同时给予市场良好发展的空间。我们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因此发展基因检测产业,解决就业问题,这是政府乐于看到的景象。
政府在给政策松绑,但对于严重欺诈行为以及没有科学依据的基因检测,不会纵容其误导民众。对于已有科学依据,但还不成熟的检测,政府也不会强制叫停。对企业而言,更为严苛的将是市场的洗礼。正规发展、严格要求的企业能够经受住政策和市场的考验,而那些不正规的,没有技术含量的企业渐渐会被兼并甚至挤出局。正所谓大浪淘沙,希望基因企业能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方能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