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资讯现代实验室装备网
全国服务热线
400-100-9187、0731-84444840

中科院一年创收逾7600亿元 重大科研建设正成体系

   2017-01-19 科学网374
核心提示:1月15日,中国科学院 2017 年度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当天下午,中科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中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亚平介绍了 2016 年中科院区域战略合作进展、成果转移转化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月15日,中国科学院 2017 年度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当天下午,中科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中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亚平介绍了 2016 年中科院区域战略合作进展、成果转移转化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初步统计,2016 年中科院通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使社会企业新增销售收入约 3797 亿元,利税 472 亿元;院所投资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3850 亿元,利润 134 亿元。

 

 

张亚平介绍,2016 年,中科院以实施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行动” 为抓手,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网络布局,在区域战略合作、成果转移转化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例如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应用方面,中科院煤制油技术在神华宁煤年产 400 万吨工业生产装置上建成投产,成为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单体装置,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开展生态草牧业试验示范,有效遏制天然草地退化现象;发布《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2008-2014 年)建设成效评估》,引起广泛关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实现成套技术整体转让,技术转让费达 1 亿元;自主研制直线电机牵引系统成功应用于首都机场线的轨道交通车辆并投入实际运行;自主研制的治疗肺动脉高压新药获批进入临床试验等。

在支持科技企业发展方面,中科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深入实施 “联动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目前院、所投资企业中共有 24 家上市,新三板挂牌 14 家,其中 2016 年有 1 家上市、6 家在新三板挂牌。国科控股直接投资 33 支基金,并首次完成海外基金投资,投资基金总规模超 1000 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比例达 1:21。

张亚平透露,2017 年,中科院将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进一步推动高水平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多有显示度的贡献。

 

一大批重大成果 “上天下海”

 

1 月 15 日,在中国科学院 2017 年度工作会议新闻发布会上,中科院副秘书长邓勇介绍了 2016 年中科院取得的部分重大成果。

邓勇介绍,“中国天眼”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落成启用,将在未来 15~20 年内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在轨运行一年,成功发射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以及新一代北斗导航实验卫星;在天宫二号任务中,中科院作为空间实验室应用任务抓总负责单位,开展了全部 14 项重大科学实验;“探索一号” 科考船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了我国第一次综合性万米深渊科考活动。

在基础研究方面,中科院学者揭示了埃博拉病毒入侵人体细胞模式;大亚湾实验测得最精确反应堆中微子能谱;成功绘制出全新的人类脑图谱;揭示了光合作用超级复合物精细结构;首次实现分子间相干偶极耦合的实空间直接观察;揭示了水稻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分子遗传机制;首次揭示了末次冰期欧亚地区完整的人口动态变化情况。

邓勇还介绍了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实施和立项情况。“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专项通过验收,“海斗深渊前沿研究”等 10 个 B 类专项中期检查显示,大部分专项完成预定阶段目标任务,取得了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成果,为国家提供了一批重要咨询建议。2016 年中科院还启动了一批新的先导专项,包括 1 个 A 类专项和 9 个 B 类专项。其中 A 类专项为 “南海环境变化” 专项。

 

重大科研设施建设正成 “体系”

 

中国科学院是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的主要力量,记者今天从中科院获悉,目前该院已经投入运行和正在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 20 余项。

中科院副秘书长邓勇表示,近年来,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运行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加快向体系化方向发展。技术创新性和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受到国际科技界的密切关注;设施科研产出水平不断提高,在国家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设施开放共享取得显著成效,运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成立了设施咨询委员会和用户指导小组,建立了重大设施共享服务平台,通过多种方式吸引培育用户。

国务院 2013 年 2 月发布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 年)》明确提出,“十二五” 时期在我国科技发展急需、具有相对优势和科技突破先兆显现的领域中,优先安排 16 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由中科院承担 7 个项目已获得立项批复,分别是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验证装置、上海光源线站工程、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强流重离子加速器、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设施等。

邓勇介绍,这 7 项已批复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上海光源线站工程、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验证装置已开工建设。此外,中科院承担的另外几项重大设施也正在立项推进过程中。未来,中科院将结合自身优势,积极争取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网、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

 

研究所分类改革持续推进

 

1 月 16 日下午,在中国科学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科院副秘书长、发展规划局局长汪克强表示,研究所分类改革是中科院 “率先行动” 计划提出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也是新时期中科院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2014 年启动试点以来,中科院高起点、高标准布局建设了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等 8 个创新研究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等 9 个卓越创新中心、上海大科学中心等 3 个大科学研究中心、南京土壤研究所等 14 个特色研究所的筹建工作,目前试点机构已达 34 个,参与单位约 70 余家。

汪克强认为,总体上看,四类机构建设试点两年多来,分类改革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改革方向、目标和举措得到了院内外广泛认同和积极支持,试点四类机构在明确战略定位、优化科技布局、整合集成队伍和改革体制机制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在提升创新能力、强化竞争优势、促进重大产出等方面也有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例如,上海大科学中心依托重大科技设施集群优势凝聚国内外顶尖专家,已纳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方案;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改革任务组模式和实验室专业划分,实行扁平化管理,构建了创新、技术、工程、产业的组织架构,形成探索研究、技术研究、应用研究的有序链条;空间科学研究院建立跨地域、跨单位、跨学科的 “小核心、大外围” 协同工作机制,促进文化认同与高效合作;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在学术交流和人才评价方面制定了个性化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政策,取得良好效果。

汪克强表示,2017 年,中科院将继续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启动若干新的四类机构建设,细化分类管理的体制机制设计和政策制度安排,深入推进研究所分类改革,使其真正成为实现 “四个率先” 目标、特别是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的重要抓手。

 

 

 
标签: 中科院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