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经济学是新兴的交叉学科和方法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于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诞生。在我国,药物经济学也不断发展,随着医改的深入,药物经济学将为医保目录评审、招标采购和价格谈判等国家医改提供工具、方法论和决策依据,对国家医疗体制改革、提升药物经济学研究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杨莉教授指出,“2009年的医改方案中就提出来,在新药价格制定的时候,要采用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标准,但是那时虽然提出来,但其实没有看到药物经济学评价能够真正落地,能够在药物定价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辉瑞中国政府事务、市场准入及企业沟通部高级总监席庆认为,“药物经济学的研究目的之一,就是促进我们有效的医疗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和使用,对症下药,把更多的资源放在高品质、疗效好和安全性好的治疗性药物上,而不是一味地靠处方量排名来控制药物的支出。”
席庆表示,“药物经济学将来在我国医改尤其是和药物相关的市场活动里面会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卫生技术评估研究室主任赵琨表示,“制定一些标准和规范来引导医生也是很有必要的,卫生技术评估可以助力医改,能够使健康中国落地,我们进行这样的行为监管,可以形成政策来引导病人,合理地利用我们的卫生资源。”
辉瑞中国药物经济学及结果研究副总监董鹏博士表示,“创新药品进来以后,我们也通过一些技术的评估,能够通过动态医疗保险目录的调整,能够有高治疗的卫生技术评估和药物经济学的评估报告给我们的决策者。”
中国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吴久鸿表示,“我们怎么合理有效地使用药物,确实面临很大的挑战,同时,药物经济学发展巨有广阔前景。”
“在当前医疗资源有限的客观前提下,如何科学评价并有效配置医疗资源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成为我国医改当前的重大课题和艰巨任务。”近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王培玉在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主办的“2017北京大学药物经济学媒体研讨会”上指出,经过30多年的学科发展和实践检验,药物经济学基于“药物价值”的客观评价方法,在全球成熟市场获得广泛应用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