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哥本哈根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国力压对手奥地利、加拿大,成功拿下2021年近红外光谱大会(ICNIRS)主办权,这将是中国首次主办ICNIRS会议,标志着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已跻身国际舞台。
1880年,红外光谱被发现于英国斯劳的一个实验室。天文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赫歇尔(Friedrich Wilhelm Herschel)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将温度计放在光谱红端外测温时,温度上升得最高,于是他得出结论:太阳光中包含着处于红光以外的不可见光线。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真正被运用于科学研究中,是在二十世纪中叶。近红外之父——Dr. Karl H Norris以及同时期一些科学家将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农产品检测。
因其快速、无损、可实现多组分同时测定的技术特点,近红外光谱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石化、制药、食品、烟草等领域。在国际市场中,赛默飞、布鲁克等专业的近红外光谱仪生产企业也逐渐涌现。
相较于国外,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发展的较晚,我国对其研究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七五”期间,国家提出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近红外光谱技术就是研究重点之一。
八十年代初,中国农业大学严衍禄教授组建中国农业大学近红外光谱分析实验室,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支撑计划、836计划等科研项目的资助和支持下,与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德国布鲁克公司等国内外近红外仪器企业的合作,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200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文清带领的研发团队开展红外光谱算法研究,开发了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的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方法,并建立起包含有393种组份的标准吸收数据库;2007年,研究团队在863计划大气多组分污染物及其时空分布连续自动监测技术与设备”项目的支持下,开发了抽取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监测系统等一系列科研成果,打破国际技术垄断。
如今,作为现场快速筛查和加工过程实时检测的理想手段,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农业、工业生产及科研工作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起步较晚,一些关键技术仍受到国外制约。据数据统计,目前中国市场中进口品牌近红外光谱仪器有2700台左右,而国产的近红外光谱仪器约500台,市场占有率较低。模型数据库不够丰富、完善、稳定,正是制约此项技术大规模推广应用的瓶颈之一。
作为近二十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过程分析技术之一,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前景必将越来越广阔。在过去的30多年里,我国近红外光谱仪在分析模型建立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未来,近红外光谱将向着更深层次、更广泛的领域推进,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模式将逐渐转向精确控制型,而生产过程控制则需要依赖先进的分析技术,因此,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生产过程控制环节中也将有更深入的应用。据专家预计,5年后国内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年产值将高达数亿元。
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近红外光谱技术将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形成一个前景光明的分析仪器制造产业。
现代实验室装备网 实验室行业专业网络媒体
4001009187 0731-84444840
©Copyright 2000-2024 现代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QQ:369830746
4001009187 0731-84444840
©Copyright 2000-2024 现代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QQ:36983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