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为全国教师赠送“大礼包”,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下称中央4号文件),一年来教育部落实中央4号文件,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改革,2月15日,就贯彻落实情况及下一步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思路,教育部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
针对备受关注的教师编制问题这块难啃的骨头,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在会上表示,教育部推动创新编制配备,努力解决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总量不足难题。
“针对教师总量不足,结构性缺编等突出问题,我们加大创新力度,努力盘活事业编制存量,优先保障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多种形式增加教师总量;加大统筹调整力度,推动教师按需合理流动。”任友群提及。
会上,福建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林和平介绍,“福建省针对教师管理机制不畅等问题,明确盘活事业编制存量向教师队伍倾斜,适当提高高中师生比,全面推进‘县管校聘’改革;鼓励各地建立中小学临时周转编制专户,鼓励返聘优秀退休教师补充人员不足;对无法增编地区探索实行‘人员控制数’管理,实行同岗同待遇,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2019年,我们将加强体制内外研究,研制进一步挖潜创新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保障的意见,推动各地盘活事业编制存量,向教师队伍倾斜。推动各地加大编制统筹和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调整力度,借鉴建立事业编制周转池经验做法,把闲置编制用起来,提高编制使用效益。”任友群表示。
任友群还强调,2019年将继续切实强化待遇和权益保障,尽快实现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法律要求,财力较强的省份要加快进度。
就教师队伍建设最为薄弱的乡村和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全面落实生活补助政策。据记者了解,2018年,中央财政划拨45亿元,惠及127万名乡村教师。
林和平就福建省如何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进行了经验介绍。林和平指出,主要在于3方面,一是待遇有保障,关心教师生活,从2016年福建省开始对乡村教师进行补助,标准及补助范围也在提高和扩大,从300元提高至2018年的400元,目前提升至不低于500元;二是发展有空间,关键在于职称问题,一是解决评不上,就评不上问题,给出乡村教师不同的标准,评价标准侧重于更加体现乡村教师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是解决聘不了,不受岗位比例限制,如在乡村工作20年或者25年,可以定向聘任,安心教书就有机会;三是社会有地位,让其有荣誉感,在2003年全省启动“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等方面加大措施。
来自四川省马边县建设乡光辉中心校校长李雪梅告诉记者,“乡村教师的地位待遇有提高,从工资待遇上翻了好几番,5年前,我的工资才不到2000元,现在提升至7000多元,在我们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按照每月的150元、500元、900元、1500元、2000元标准发放,而且还有每月200元、300元、400元不等的乡镇工作补助,同工龄同职称的教师,边远乡村地区的收入甚至达到了县城教师的两倍。”
2019年,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强乡村和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