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资讯现代实验室装备网
全国服务热线
400-100-9187、0731-84444840

西湖大学副校长许田:我们的目标是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

   2019-06-10 新站点1172
核心提示:许田,西湖大学讲席教授、副校长。1993-2018年历任耶鲁大学遗传学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授、C.N.H. Long讲席教授,2003-2018
 
新站点独家专访 | 许田:我们的目标是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

许田,西湖大学讲席教授、副校长。1993-2018年历任耶鲁大学遗传学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授、C.N.H. Long讲席教授,2003-2018年耶鲁大学遗传学系副系主任,2002-2013年耶鲁大学校长顾问。许田作为著名遗传学家,生长调控领域的创始人之一,该领域的重要调控基因和信号转导通道均为其实验室首先发现,为发育和疾病提供新理论和机理,为癌症和十多种罕见病诊断和二十多种药物的研发作出贡献。

在5月30日举办的“2019对话以色列的‘居里夫人’——生命科学与人类的未来”主题论坛上,新站点作为论坛的官方媒体,对许田教授进行了独家专访。

新站点:科技创新给生物医药这块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许田:科技创新显然是现在生产力的主要推动力。生物医药作为现在新一波的科技革命浪潮,一定是靠科技创新为主导的。国内科技创新的发展比较快的主要在基础研究,也就是怎么“钱变纸”。但是在“纸变钱”这一块,我们经验还比较少。

“钱变纸”就是把科研经费给实验室和教授,让他们做研究,然后把科研的结果写成文章。但如果这个周期要走圆的话,就需要再把“纸变钱”,把科研成果变成产品推向市场。

新站点独家专访 | 许田:我们的目标是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

我们改革开放40年,派了500多万留学生出去,基本上在学怎么“把钱变成纸”。而把学术成果再变成产品,我们基本上没怎么学。特别是国际上的高科技初创企业,实际上他们是生力军。所以从现在看起来我们确实需要学习摸索,怎么把科研成果变成产品和产业。

新站点:您是怎么参与到这个“纸变钱”的转化过程当中的?

许田:我自己参与了一些把科研成果变成高科技产业的转化,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因为我研究一个罕见病,这个罕见病的家属希望能够研发诊断和治疗的手段,所以我和另一位教授一起做了很多高科技的企业,基本上每一个都成功了。但是我们开始走了很多弯路。

新站点独家专访 | 许田:我们的目标是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

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不是说每个人天生就知道怎么做。即使你做教授很成功,但是怎么把“纸变钱”,实现成果的转化,也是需要学习的,二者完全不一样,其中有很多的道理和经验需要积累。

新站点:告别耶鲁回国重新出发,您是抱着怎样的心情作了这一决定?

许田:回来主要就是要做教育,因为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搞教育的,所以我对教育特别有感情。实际上在耶鲁医学院我不用上课,但是我主动要求上课,因为在耶鲁我最大的成就感就是上课,培养我自己实验室的学生。看到我的学生、博士后在世界各地做教授,是很大的成就。

我从1996年开始,在复旦和中科院还有其他学校上课,但是没有系统地在国内做过教育,所以施一公老师邀请我加入西湖大学一起做教育,我感到非常荣幸。因为这是第一次国家要来办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一流研究型大学。我们去年成立大会之前,就有30几位创始捐赠人来捐赠,我非常感动。因为我们所有的捐赠人,特别是创始捐赠人,每一位都是白手起家的企业家。这和欧美的捐赠人很不一样,欧美很多捐赠人不是靠白手起家的,但是我们每一位捐赠人,都是一块钱、一块钱辛辛苦苦挣出来的。他们一看要办西湖大学,就无偿捐赠出来,实际上这是我们在全世界招收教授最有说服力的东西。

新站点独家专访 | 许田:我们的目标是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 

另外,我们的老百姓也是非常支持的。讲个故事:我去年4月份回来的时候正值雨季,我在美国因为每天开车,不大习惯打雨伞。那天雨下得很大,我叫了个滴滴,司机看到我淋湿,他问你怎么不打伞?我说我刚从国外回来,不习惯。后来他把我送到西湖大学的门口,问,你是西湖大学的老师?我说是。他就一定要把他的伞给我,他说感谢你从国外回来教我们的孩子。

我就非常感动。所以为什么施一公老师和饶毅老师来跟我讲这个事情的时候,我就义无反顾地说,我当然要来加入。

新站点:西湖大学有什么不一样的教育理念?

许田:西湖大学的目标是世界一流。我三个月前回美国的时候,见耶鲁的校长Peter Salovey,他开玩笑问,听说你们雄心勃勃要赶到耶鲁的前面去?怎么来回答?我们当然要做世界一流,那怎么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实现?首先我们做多学科的交叉,因为多学科的交叉往往是新思想、新理论、新成果产生的地方。

我们的校园设计中间是个“学术环”,把不同的研究和教学大楼全部连到了一起,这样我们不同学科的教授中午吃饭的时候可以碰到一起。所以在物理的空间上,我们创造环境,让他们能够相互作用。

我们西湖大学小而精,一共才招300个教授。这样教授们就容易交流起来,你可以知道所有教授的名字。当一个学校非常大的时候,你不可能认识其他的教授,你就不可能有深入的交流。

我们学校每个星期五下午有一个叫“WE News & Ideas”的讨论会,所有教授一起讨论过去一两周内发生在科学上、工程上的重要新闻。然后一个教授会讲他自己的新的科学点子,让不同领域的教授来提意见。这样一来,就是不同领域的人的头脑放在一起,来帮助你把你想要解决的问题提高到新的高度。

新站点独家专访 | 许田:我们的目标是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

而这样的事情老学校很难做。比如说耶鲁大学要做人工智能,它原来计算机系的教授是自己独立发展起来的,神经生物学也是独立发展起来,要叫两块融到一起非常难。但是新的学校可以,我们从物理空间到学术活动,都不断创造机会,把这些教授连到一起,推动多学科交叉。

另外,我们的教授不但为自己专业的学生开课,也为其它专业的学生和老师开课。比如我们有个课叫做“Sciences in Life”,深入浅出地讲解生活中接触到的东西背后的科学理念。通过兴趣吸引,不同学科的人一起联合做多学科交叉的事情。所以要回答耶鲁校长的问题,这就是一个案例,我们认为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创造非常好的多学科交叉环境,在这些新的领域走到世界前面去。

新站点:西湖大学在招收教授的时候具有什么样的理念?是否存在困难?

许田:我们希望能够招收一批全世界真正一流的,充满探索精神的教授。通过他们的好奇心来探索未知,解决社会的重大问题,我就是其中一员。这样的标准能否有难度?可以用数据说话。西湖大学从成立至今,已经收到了7000多份申请,我们优中选优,已经选聘了近百位优秀的科学家。

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西湖大学努力创造多学科交叉的环境,她足够小,可以实现充分的互动,但是我们又不会太小以致于缺乏其他领域的专家来交流。300个教授是一个非常好的尺寸,基本上重要的领域都会有。然后来一批靠自己兴趣驱动的、探索宇宙奥秘和解决社会重大问题的教授,我们再提供稳定的支持,互动的环境,保证他们能心无旁骛地进行学术上的摸索。我相信,他们一定能够在不久的将来产生非常有意义的重大发现。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