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海专业在校生争取超过5万人 基础教育全学段开“海洋课” 高职院校“对口”培养海洋人才
“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对青岛市民来说,这首熟悉的歌谣与大海蔚蓝色调一起,融入他们的生命,成为他们的文化基因。
青岛因海而生,因海而兴,作为海洋事业发展中最基础的一环,海洋教育对于提升全民海洋意识、储备未来海洋人才意义重大。
近日,青岛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海洋教育示范城特色市的实施方案》。方案提出了加快建设全国海洋教育示范城特色市的五个方面17条具体举措。到2022年,青岛涉海高校和高等教育机构力争达到10所以上,涉海专业在校生超过5万人。海洋教育质量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到2035年,形成富有青岛特色的海洋教育生态圈,海洋教育青岛模式在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青岛的海洋教育拥有良好的基础和传统,我们要进一步创新海洋人才培养机制,搭建海洋教育科技创新平台,打造具有较强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的海洋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海洋特色人才培养高地和国际海洋科教中心城市,为青岛市‘海洋攻势’提供更加坚实的智力支撑,为海洋强国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贡献青岛方案。”青岛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刘鹏照说。
新设“海洋探索奖”,为孩子蓝色发展之路“引航”
作为全国首个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普及海洋教育的城市,青岛将构建海洋教育课程体系,研制中小学、幼儿园海洋教育指导纲要,加强海洋知识在学科教学中的整合渗透,推进“海洋专家走进中小学课堂”活动课程化,形成覆盖幼儿园到高中的基础教育全学段海洋教育课程体系,将海洋教育课纳入中小学优质课评选。
海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贯通机制的建设。根据方案,青岛将设立中小学生“海洋探索奖”,每年评选表彰海洋研究学习优秀学生及成果。在普通高中设置海洋教育基地班,推动普通高中与高校联合育人、贯通培养。
作为全国首屈一指的海洋科教创新强市,青岛涉海省属以上科研教学机构占全国的19.4%,部级以上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占全国的1/3,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占全国的44.4%。雄厚的人才和科研资源,为青岛开展海洋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下一步,青岛将建设海洋教育资源平台,打造15处海洋教育类未成年人社会课堂和10处海洋教育类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深化与国家海洋局、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海洋大学等合作,共建海洋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定期举办全国性海洋教育活动、海洋夏令营、海洋研学博览会和国际海洋教育论坛,将“海洋知识竞赛”打造成为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比赛项目。
据统计,青岛目前已有市级海洋教育特色学校100所。根据方案,到2022年,青岛将建成20所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海洋教育特色校(园)、100所具有山东省影响力的海洋教育特色校(园),形成规模可观、梯度合理的海洋教育特色学校集群。
实施职校“深蓝计划”,高职院校打造海洋“新蓝领”
海洋是青岛最鲜明的特色和优势。打造海洋教育生态圈,做实做精海洋职业教育是其中重要一环。青岛将加强涉海职业学校和重点专业建设,办好青岛工程职业学院,支持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和青岛海洋技师学院建设,争取“十四五”期间筹建服务电子信息、文化旅游等产业的高职院校。鼓励海洋产业企业和涉海职业学校共建船舶驾驶、海事管理、邮轮乘务等专业体验基地、技术创新平台和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
为海洋经济提供蓝色人才支撑,青岛将实施职业教育“深蓝计划”,支持高职院校加强港口物流、滨海旅游、海洋生物、现代装备制造等重点专业群建设,打造船舶电气技术、港口机械、海洋化工等海洋类专业品牌,进一步扩大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专业领域及规模。到2025年,青岛市涉海高职院校专业达到30个以上。
产教融合将推动海洋产业实现转型跨越,青岛将深化“现代学徒制”改革,推动涉海相关专业与企业深度合作;探索整合、置换、混合发展新路径,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和行业企业多方参与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鼓励海洋产业企业和涉海职业学校共建技术创新平台和生产性实训基地,提高产教融合的实效。
建海洋学院,办涉海学科未来三年10所青岛高校“涉海”
名城造就名校,名校支撑名城。青岛将加快集聚涉海高等教育资源,加大高校涉海学科建设力度,培养更多海洋人才并让他们留青发展。青岛市将推进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创新发展基地等涉海高校在青项目建设,支持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扩大在青办学规模,支持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建设高水平海洋学院。
青岛还将实施在青高校服务产业发展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工程,重点支持青岛科技大学机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青岛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涉海学科。推动省市与涉海重点大学整体性共建和涉海重点学科共建,引导高校适应青岛海洋事业发展需要,推进专业调整和整合,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鼓励在青高校以及高等教育机构参与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等重大源头创新平台建设。
到2022年,青岛的涉海高校和高等教育机构争取达到10所以上,涉海专业在校生争取超过5万人。届时,他们将在黄海之滨谱一曲蓝色华章。
为了让涉海高校与青岛深度耦合,青岛将完善涉海高校服务地方发展体制机制、优化海洋学术研究软环境。青岛市将健全高校支持机制,探索引进高等教育机构研究生生均补贴制度,建立相关资源支持与服务地方贡献度挂钩机制。
“海洋+军民融合”海军学校给孩子种下蔚蓝梦想
建设全国海洋教育示范城特色市,青岛还将做好“海洋+国际化”“海洋+军民融合”的文章。
青岛与海军的情缘由来已久,“海洋+军民融合”将在海洋名城青岛走出新模式。在青岛,有两所以海军命名的学校——海军小学、海军中学,它们都以“学海学军、军民融合”为特色。建设全国海洋教育示范城特色市,会让这块招牌更闪亮。在海军小学,海洋军事文化特色体现在方方面面。海军小学与海军军港管理保障基地签约,孩子们可以定期到基地参加主题教育活动,到辽宁舰进行“爱国防爱海军”的实践活动。不仅如此,辽宁舰官兵还与海军小学的贫困娃结成了帮扶对子。
在位于西海岸新区军民融合示范区的海军中学,首批学生已入驻。海军中学将军地资源融进校园,将中西教育优势相结合,形成了“军校模式+全人教育”的独特管理模式。在海军中学,孩子们不仅要学习国家标准课程、未来领导力课程,还要学习国防海洋课程,国防海洋课程又分为将军课堂、国防认知、人文海洋、海洋科技等。
量化学生“海洋素质”,大数据助力海洋教育评价
海洋教育的青岛模式若想在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离不开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按照方案,青岛将探索建立学生海洋素质指数测评体系,运用大数据评价分析手段,指导改进海洋教育教学。海洋教育改革创新将被纳入青岛市教育综合改革重点事项,青岛市将分领域遴选有条件的单位先行先试,为全面推进积累经验、提供保障。定期开展不同层面、不同范围的海洋教育成果评选和经验交流活动,积极宣传海洋教育典型经验和做法。教育督导部门将把海洋教育纳入对学校的综合督导评估体系,促进海洋教育工作提升。
“海洋+评价”,在这方面青岛部分区已有一些探索。在市南区,“以海育人”的教育理念、组织建设、经费使用、基地保障、课程建设等均已纳入海洋教育实施的评价范畴,区教体局携手专家资源、社会资源建立起海洋教育评价工作格局。该区还设置了海洋特色校园评估标准,制定海洋教育实效评价指标,探索实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结合、他评与自评结合等评价方式,用立体化的数据来测评学生的海洋素质指数。
现代实验室装备网 实验室行业专业网络媒体
4001009187 0731-84444840
©Copyright 2000-2024 现代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QQ:369830746
4001009187 0731-84444840
©Copyright 2000-2024 现代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QQ:36983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