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代君说
新时代我国实验室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探索
FUTURE LAB ACADEMY
实验室建设面临新形势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增长极,GDP占全世界GDP总量的17%左右,经济增长贡献率占全世界30%。中国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世界各国也受益于中国的健康发展。然而美国部分政治人物坚持零和思维、冷战思维的旧模式,倒行逆施,不惜余力地推行美国第一的单边主义路线,加紧对我国经济、科技的全面制约和围堵,特别是对我国有竞争力的高科技项目疯狂打压,极为可耻的动用国家力量和流氓手段。例如,在全世界打压华为5G产品的推广和应用,干涉荷兰半导体制造设备供应商阿斯麦尔公司(ASML)向我国中芯国际(SMIC)提供两年前早已订购的一台7nm先进EUV光刻机。
华为5G
我国高性能实验室仪器设备严重依赖进口,据不完全统计,高性能仪器进口率高达70%。实验室建设面临新挑战,置于被卡脖子、束手脚的危险境地,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国际形势的严峻性和残酷性,梳理我国实验室管理的自身问题,进一步优化管理体制机制,扬长避短,促进实验室高质量发展。
实验室管理体制及问题
2.1管理体制机制
我国已经建成了数量庞大、功能齐全、分布广泛的实验室结构体系,形成了国家、行业、地方、实验室建设和使用单位共同管理的实验室管理体系,形成了国家、企业、社会、个人多元投资的局面。目前,科技部负责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归口管理;国家发改委负责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归口管理;部分部委、中科院、大型中央企负责各自行业重点实验室的归口管理,如教育部负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管理,航空工业有限责任总公司负责航空工业重点实验室归口管理,国防科工局负责国防重点实验室归口管理等;市场管理部门负责实验室资质认定管理,部分部委及地方相关厅局负责相关行业实验室资格准入管理,如药品检验机构的实验室资格准入由药品管理部门和卫生健康管理部门共同负责;市场总局认证认可委负责实验室CNAS认可;各省、市负责该地区或区域行业重点实验室的归口管理;其他实验室则由建设(或投资)及使用部门依法自行管理。有的实验室是行业与地方共建、共管、共用,有的实验室是企企合作、院企合作共同管理。具体详见图1。
图1实验室管理体制机制示意图
2.2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创新能力不足。由于我国基础薄弱,以及长期跟跑世界先进水平,实验室建设复制的多,创新的少;功能单一的多,综合性实验室少;实验室雷同的多,有特色和灵魂的少;规模小的多,大规模的少。部分实验室建设变成了买设备、圈地盘、建大楼的工作,忽视了实验室科技创新平台的基本功能和重要作用。
二是使用效益欠佳。有些单位把国家投资建设的实验室当成单位或某些个人的私有财产,宁肯自己不用,也容不得别人使用。部分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重实验室建设,轻实验室使用,以及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资源过剩,造成部分实验室长期闲置。有的实验室建设贯彻领导意志,论证不充分,建成即落后,无人愿用。实验室变成了发论文、评奖项的工具,不能产出有用、可用、好用的科研成果。
三是管理水平不高。实验室总体规划和布局重视不够,各行业、兄弟单位相互攀比,出现应建未建、建而无用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投资管理不科学,国家投入资金大部分属于无偿投资,使用单位没有任何压力,无视实验室价值。同时经费投入采用撒胡椒面的模式,照顾方方面面,难以形成合力。对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实验室投资多,对民营企业投资少。缺乏有效激励机制,用不用一个样,用好用坏一个样,有的甚至把实验室作为索取国家经费的道具。另外,实验室资质造假和出具假数据、假报告的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实验室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议
3.1强化总体规划
明确科技部负责全国实验室管理的职责,定期组织各部委、行业、企业的相关专家开展实验室发展战略研究,制定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部级重点实验室、行业重点实验室的发展规划。根据国家所需、行业所需、市场所需建设实验室,集中力量建设高水平实验室。
3.2加速仪器开发
针对我国高性能仪器设备依赖进口的现实,科技部应在推动重大科技资源共享的同时,进一步摸清我国高性能仪器设备自主开发能力的家底和短板,调查研究我国各行业高性能仪器的真实需求。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自主研发纳入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并作为重大突破点和制胜的杀手锏,带动仪器设备自主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
3.3优化投资政策
国家应当加大对涉及国家安全、国计民生或国家重大战略方向的投资,减少一般实验室的投资。充分利用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力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议设立国家实验室建设基金、发行公益债券或定向发行证券,募集实验室建设资金。推行实验室安全强制保险制度和商业保险制度,降低实验室风险成本。
3.4强化科学考核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工具和平台,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是督促各类实验室提高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对于不同的实验室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分类考核办法。比如科研实验室,应重点考核理论创新、行业认可、人才培养等;检验检测实验室主要考核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5加大共享力度
科技部应制定促进国家投资实验室的共享政策,推进实验室共享进程,打破实验室管理单位或部门“私有制”的藩篱,更好的发挥实验室的作用。搭建全国性实验室资源共享的信息基础平台,开发移动终端工具,破除信息壁垒最后一道障碍。坚持以我国为主导,充分利用“一代一路”的大好发展机遇,加强与国际组织、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建立互利互惠的高水平实验室。
3.6优化资质管理
实验室资质在某种程度上代表实验室的信誉、能力,是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实验室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应加大实验室资质认定和CNAS认可工作的逐步统一,强化资质认定与资格管理的有效融合,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鼓励实验室资质的自我声明,同时加大监察力度,强化全社会监督,加大实验室违法违规惩处力度,确保公平、正义。建立实验室资质和报告信息大数据系统,确保证书验证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持续深入,实验室管理体制和机制将会快速得以完善,为我国实验室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