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用药物或疫苗在研发过程中,首先要在高等级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恒河猴、小鼠等)开展动物实验,通过动物模型代替临床病人,进行筛选和评价药物、疫苗。“事实上,从SARS开始已经开始研究建立人源化小鼠模型,以应对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岳秉飞介绍,从此次疫情开始暴发,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实验动物中心已提供了300多只人源性小鼠进行试验,为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发、评价等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取得了可喜的数据。
据了解,无论是做病原体的分离鉴定还是做药物筛选,都需要在高等级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中完成,并验证药物、疫苗的可靠性。目前国内高等级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均按照WHO(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建立,与国外实验室的建立标准相一致。
但由于我国高等级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施有限,专业人员也有限,可用的实验室数量无法满足新冠肺炎病毒疫苗研发的需要。岳秉飞坦言:“虽然从数量上看,可用的实验室不少,但从实际操作上看,可以针对新冠肺炎病毒做研究的并不多,这直接影响了疫苗、特效药的研发速度。”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30余家,其中能开展动物实验的有20多家,主要分布在农业、动物检疫、卫生等行业,设施数量并不少,但设施面积不大,分布较散。设施之间、行业之间分割严重,缺乏共享,造成资源浪费。随着新冠病毒研究的推进,又有不是地方上马建设新的高等级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出现一窝蜂现象。为此,岳秉飞提出三点具体建议:
一是要科学统筹,避免重复建设。岳秉飞说,国家投入的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不仅要满足国家整体战略需求,也要兼顾区域分布,功能上应满足不同专业需要,具有通用性。不能只强调专业性,仅满足行业需求,重复建设,而忽略了国家的整体布局。要坚持平时和战时结合的原则,统筹规划,提高科技保障能力。
二是要坚持科学建设和使用。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是一个精密设施,建设投入大,运行费用高。建设完成后应经过科学验证达到设计要求,功能达标才能投入使用,不达标的不能投入使用,防止出现致病性病原体泄露等生物安全风险。应避免以应急为由,使用未经过测试的设施,造成新的生物安全危害。
三是要建立共享机制,打破部门条块分割藩篱。岳秉飞说,现在的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分属于不同行业、地区、单位,各自主管部门不同,从事的研究活动不一,条块分割严重。为最大化利用好高等级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应建立共享机制,充分发挥设施的功能,联合攻关,满足新冠病毒研究等特定目标的需要,为科学抗疫做出贡献。
新冠病毒疫情给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带来极大伤害,岳秉飞再次强调:“只有增强我国公共卫生的科技力量和战略储备能力,做我国科研力量强有力的支撑,才能尽早研发出针对新冠肺炎病毒的特效药、疫苗,攻克病毒,才能保障人民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