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代君说
日前,位于佛山的季华实验室(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迎来重大进展:实验室科研园区一期项目提交验收,预计下半年即可正式进驻;深圳湾实验室(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广东省实验室)也在前不久公布了最新进展:揭牌成立仅约一年,已组建49支科研团队,集聚了数十位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参与实验室建设。
自2017年底首批4家启动以来,我省目前正在推进建设的省实验室共3批10家。作为省委、省政府对标国内外最好最高最优打造的战略科技力量,广东省实验室聚焦重大需求和紧迫任务精准发力,科研攻关、人才引进、体制机制创新驶入“快车道”,取得新成效。
疫情攻关获多项原创成果
对于广东省实验室而言,应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犹如一场科研攻关能力的大考。
作为2017年首批启动建设的广东省实验室之一,生物岛实验室(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科研攻关中快速响应,自1月23日起先后部署一批研究项目,覆盖快速检测、应急药物、致病机理和疫苗研发等重点领域,“面向新冠肺炎全诊疗流程的智慧筛查、诊断与预测系统”便是其中之一。
不久前,生物岛实验室牵头的研究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发布了新冠肺炎AI筛查和辅助诊断系统最新研究及应用成果。研究团队基于50余万份临床影像学大数据,运用深度学习等多种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开发出基于胸部CT和X—ray的新冠肺炎AI辅助诊断系统。实验室科技发展部负责人高锋介绍,系统1.0版本于2月中旬率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用,3月中旬被送往战疫主战场湖北,得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等单位好评。
深圳湾实验室也在第一时间启动科研攻关。
“深圳湾实验室专注于新冠肺炎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实验室科研部副部长曹阳介绍,1月25日,启动新冠科研攻关专项,对内鼓励科研人员开展攻关,对外设立开放基金项目,内外联动快速响应,系统开展传播风险、侵入机制、药物筛选、新药研发等多个领域研究。
假病毒系统的建立是深圳湾实验室成果之一。“人工假病毒某些表达机制与新冠病毒具有相似性,但本身没有传染性,是相对安全的实验体系。”曹阳说,这套系统为相关药物的快速筛选和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撑。
以生物岛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为代表,广东省实验室体系在此次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省市立项及省实验室自主立项项目共39个,取得快速检测试剂盒、心电医疗设备、重离子微孔膜防护口罩及“老药新用”等10余项首创、原创性成果。
各出招数探索特色运行机制
广东省实验室在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中的主动作为,响应快、立项准,与其运行的制度体系密不可分。
“省实验室是带有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基因而诞生的,在人事、财务、薪酬、科研组织等方面都赋予了自主权。”省科技厅实验室处相关负责人说,省实验室在管理模式上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科学家治理确保用好科研立项自主权,快速部署任务。”正是凭借这些自主权限,使得科学家的专业警觉性与敏锐感,在疫情防控科研攻关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省实验室不仅是广东重点打造的战略科技力量,还是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省级层面、承建地市以及省实验室本身,都在不断探索适应科研实际需求的管理运行机制。
一室一策,不同实验室各有招数——
位于东莞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材料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在国内率先提出“创新样板工厂”概念。“名义上是工厂,本质上仍是实验室,是将有一定科研基础和初步成果、距产业化仅一步之遥的项目、团队引入实验室,打通成果转化和创业的最后一公里。”实验室综合事务管理部部长王玉文说。
如今,创新样板工厂已引进18个项目,涵盖新型金属和合金材料、新能源与清洁能源、第三代半导体与器件等前沿领域。疫情期间,创新样板工厂引进的光子团队借助自身优势,用飞秒激光技术对生产熔喷布设备的喷丝板进行精密加工,为解决熔喷布产能与质量问题提供了科技支撑。
季华实验室则以设立青年创新基金作为招揽人才的法宝。实验室综合管理处处长谢文韬介绍,基金每年出资1500万元,鼓励博士、硕士在原来课题基础上继续深化研究,今年首期已资助15个项目,涉及资金579万元。
带动地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室一策,专项支持。省实验室采取省市共建模式,承建地市政府作为建设主体,在基础建设、资金支持和配套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而随着省实验室建设不断推进,战略科技力量对所在地市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反哺作用正在凸显。
“非常开心能回到广东家乡并加入季华实验室,希望能为季华实验室和佛山市引入高端人才团队及承担重大项目作出贡献。”4月27日,在叶恒强院士优粤佛山卡授卡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叶恒强说。原籍广东番禺的叶恒强,也是季华实验室成功全职引进的首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这标志着佛山全职引进中国两院院士实现“零的突破”。
在深圳,光明科学城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重点创新平台,而深圳湾实验室作为光明科学城科技创新核心架构,将在协同大湾区优势科研力量等方面发挥优势作用。
在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充分发挥自身作为松山湖科学城核心组成部分作用,推动中科院与东莞合作共建松山湖科学城,引入更多中科院战略资源。
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省实验室布局领域紧紧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如汕头聚焦化学与精细化工、潮州关注陶瓷材料和食品精加工、湛江主攻海洋装备和海洋养殖……
“以省级财政投入引导地市加大力度建设重大创新平台,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力量,引领当地走向高质量发展。”省科技厅实验室处负责人如此解读建设省实验室的引领带动作用。
如今,3批10家广东省实验室已覆盖15个地级市,省实验室建设正快马加鞭,一批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和原始创新策源地正在广东各地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