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代君说
近日,在“高瓴HCare全球健康产业峰会” 新冠病毒基础科研及应急医学研究体系搭建论坛上,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讲席教授于洪涛对西湖大学新成立的应急医学研究中心的构建进行了介绍及解读。于洪涛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我国亟需建立一个包括基础研究、技术研发、诊治、成果转化的闭环全链条中心,通过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结合提升未来应对流行病的水平。
于洪涛介绍道,西湖大学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将形成一体化创新体系,在建设上,将建成30至40个密切合作的独立实验室,同时建立生物安全P3级实验室及科研平台。
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建设目标
与一般研究中心不同的是,应急医学研究中心还将纳入工业界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及创新工程师,进而真正做到小规模的、能够直接应用到临床的药物生产,推动进一步的临床转化。在小规模临床试验之后,中心还将通过与其他机构合作,缩短创新药物和疫苗的研发时间。
此前4月17日,西湖大学与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签订了一揽子合作协议,建立西湖大学应急医学研究中心。
为什么要建立应急医学研究中心?
于洪涛称,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在药物研发上基本上是“老药新用”为主,研发效率不够高,也存在“跟风”研究的隐患。而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将为药物研发提供长期稳定的支持,形成小分子药物库,为下一次应对病毒做好准备。
于洪涛认为,多元化、多种体系的研究中心或机构很有必要。“因为下一次可能不是这个病毒,或者这个病毒也会变异,如果有更多的选择,可能其中一种选择会是最有效的。”
据了解,西湖大学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将围绕冠状病毒、流感、禽流感、猪流感、细菌微生物感染等五大类传染性疾病,综合多学科力量,重点在疾病发生发展机理、快速精准检测技术、高效价抗体和新型快速疫苗开发、小分子临床药物研发等领域展开科研攻关。
此前,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表示,西湖大学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将以“一体化”为特色,贯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关键技术开发、临床诊疗救治及成果落地转化,形成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的闭环。
西湖大学是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高等学校,于2018年2月获教育部批准设立,以“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为办学定位,首任校长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施一公担任。
德克萨斯州医学院讲席教授、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史佩勇也在论坛上表示,人类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要面临不断出现的新发传染病,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
“没有人可以通过预测告诉你下一个传染源和下一个传染病是什么”,因此,构建应急医学中心等研究机构、推动形成集基础研究和技术平台、研发平台、甚至临床应用为一体的封闭机制意义重大,只有通过这样的机制才能够在新的传染病或其他疾病出现的时候,快速有效地进行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