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上午10点,郑州市惠济区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院内,一台沪F牌照的冷藏卡车缓缓停在了3号卸货口。身着白色防护服、戴着N95口罩和护目镜的工作人员打开车门,车柜中摞满印着葡萄牙语的包装箱,箱里的冷冻牛胸肉来自巴西。
散发着寒气的纸箱,被放上铝合金消杀机的传送带。透过塑料帘记者看到,消杀箱内8个喷头喷出雾状消毒液,均匀布满纸箱。一旁身着蓝色工装的检测人员,对该批次进口冷链食品的外包装、内包装、食品本身、车辆内壁共采集了21份样本,送往监管区东北角的郑州人民医院移动PCR方舱实验室进行核酸检测。
消毒后的货厢被叉车运往库房后部,静置30分钟后由专人覆膜、码垛。据了解,该集中监管仓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贮存面积约1.27万平方米,可贮存2.5万吨的冷链食品。
郑州市惠济区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工作专班副组长张浩说,进口冷藏冷冻肉品和水产品按规定进行消杀和核酸抽样检测,取得预防性消毒证明、核酸检测证明、郑州市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出库证明,并赋追溯系统食品安全追溯码后方能出仓。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按照监管仓制定的应急预案执行。
“这批冻品从1100多公里外的上海洋山港发货,路上走了将近24小时。”卡车司机薛正标略显疲惫,登记了身份信息后,仰头接受了鼻咽拭子采样。
郑州人民医院医师张凯、敬丽负责对司机进行核酸检测,他们对已经到来的挑战有心理准备。“郑州市每月进口冷链食品6万余吨,惠济区是主要集散地,每天进入监管仓的卡车数以百计,采样检测任务必定繁重。”张凯说,医院已向监管仓派驻了一支21人的专业检测队伍。
“运输进口冷链食品的车辆需提前24小时预约,通过‘郑冷链’或‘豫冷链’追溯系统进行报备,到达仓库后,先对车辆信息、货物信息进行核验,信息无误后,工作人员对车体进行全面消毒,整个过程大约20分钟。”张浩说。
当天上午,惠济区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共对100多吨进口冷链食品进行了外包装消毒和核酸检测。河南中原四季水产物流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邱新航告诉记者,为保障监管仓持续高速运行,确保车辆不迟滞、货物不堆积,公司将不断完善和规范入仓、卸货、消杀、检测、赋码、出仓等各环节工作,“冷链食品出入库耗时可控制在8小时左右。”
“进口冷链食品监管已经成为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我们要把落实监管仓制度作为外防输入的关键抓手,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的安全健康。”郑州市委副书记周富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