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物理学院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微纳加工实验室,科研人员在进行芯片基础研究
武汉大学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的城市交通监控系统仿真模型
在武汉大学珞珈山上,夜间常常有一束绿色的荧光射向苍穹,这是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易帆教授牵头的武汉大气遥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进行雷达夜间作业。项目团队自主研制出世界首例基于单支谱提取的转动拉曼测温激光雷达,实现了大气温度的全天时精准测量。
在京沈高铁施工现场,一台北斗惯导小车大显身手,这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后,首次工程化应用于高铁建设领域。这是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牛小骥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
2月18日的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上,武汉大学副校长、珞珈实验室主任李建成院士,获颁2020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他带领团队开启了我国高程基准现代化的进程,显著提高了我国测绘地理信息获取的时效性。
作为新组建的湖北实验室之一,珞珈实验室由武汉大学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10余家单位共同建设,着力突破空天科技领域的世界前沿科学难题。
联合优势力量瞄准世界前沿
2月15日,《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慧眼卫星的最新科研成果:通过分析慧眼卫星观测数据,发现了黑洞双星中逃离黑洞强引力场向外高速运动的冕,并且首次在黑洞双星中观测到冕的速度演化。这项成果为研究冕在黑洞吸积过程中的运动提供了重要依据,武汉大学是第一完成单位。慧眼卫星是中国第一颗X射线天文台,该成果是武汉大学对慧眼科学成果的重要贡献。
由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姜卫平教授主持的“我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建立关键技术及推广应用”项目获得2020年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实现了我国卫星导航定位地面基础设施的重要技术突破。成果应用到近百个省市级基准站网,以及港珠澳大桥、三峡库区、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苏格兰跨海大桥等重大工程的建设施工和运行监测。
由李建成院士带领的团队建立了精度优于1分米、陆海全覆盖的国家数字高程基准,显著提高了我国测绘地理信息获取的时效性,被广泛用于测绘、国土、水利、交通等行业,为天河机场、港珠澳大桥、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珞珈实验室采取“1+N”建设模式,即武汉大学联合相关领域优势力量,形成“核心+联盟”创新格局;实行开放运行,科研仪器设备共建共享,采取“以科研任务为导向的合同管理制”,探索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同”的用人机制和优秀人才吸引激励机制,赋予科学家充分自主权,着力培育创新生态,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
向国家实验室迈进
“湖北实验室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省级实验室,而是要向着国家实验室迈进。”李建成介绍,珞珈实验室将汇聚高精度时空基准与智能导航定位、空天科技关键芯片与核心装备、空天信息人工智能方法与安全技术和空天信息探测与实时智能服务四个方向的优势力量,重点开展全球空天信息领域从0到1的前沿技术创新研究。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条件保障能力建设专项规划》指出,国家实验室是体现国家意志、实现国家使命、代表国家水平的战略科技力量,是面向国际科技竞争的创新基础平台。
记者获悉,珞珈实验室重点任务包括:创建与发展全球高精度时空基准动态维持、全球高精度综合定位导航授时、全球态势实时精确感知认知、微电子新型材料与可信安全可解释的复杂信息人工智能基础核心理论;突破环境自感知、位置自定位、系统自组织、决策自动化的一批颠覆性技术;建成毫米级动态可维持的全球基准框架、厘米级全球无缝协同定位、亚纳秒级授时、5分钟内可响应的亚米级高清分辨率的智能组网系统与若干国家大科学装置;实现空天科技核心芯片、关键器件与复杂装备的自主可控;满足全球任意目标的实时跟踪、精确定位、智能识别和空天信息泛在随动按需服务要求,服务湖北省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自然资源监测、大众民生健康和国家国防安全提供支持,全方位支撑空天信息领域万亿元产业链。
“我们有信心、有实力建好湖北实验室!”李建成说,这次揭牌的七家湖北实验室都是按湖北的学科力量来布局的,实力雄厚,非常符合湖北省高校院所特色和科研实力,如武汉大学被国际同行誉为“当今世界地球空间信息领域最著名的研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