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资讯现代实验室装备网
全国服务热线
400-100-9187、0731-84444840

总理报告中的机遇丨国家实验室,都有哪些“浙江预备队”?

   2021-03-12 浙江日报939
核心提示:为什么是国家实验室在中国迈向现代化目标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国家实验室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是这样表述的
 

为什么是国家实验室

在中国迈向现代化目标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国家实验室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是这样表述的——在“十四五”时期,要“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2021年,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

当然,这并不是国家实验室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第一次登场。

涌金君翻阅近年政府工作报告发现:2018年,我国提出“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2019年,要求“抓紧布局国家实验室”;2020年,强调“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具体表述虽然各有不同,但重视程度一以贯之,推动力度不断加码。

为什么如此重视国家实验室?

涌金君认为,因为国家实验室是大国发展的必备,是大国开展基础研究、竞争前沿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主要载体。可以这么说,国家实验室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与大国的科技与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

以美国为例,他们的国家实验室,是美国的第三大科研群体,是美国世界科研领先地位的重要支柱,培养了很多诺贝尔奖得主,获得了无数先进的科研成果,是其他国家无法在短时间内赶超的科技力量。

相对而言,中国的起步较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重点在高能物理和核物理领域建设了4个国家实验室,但尚未形成目前对“国家实验室”这一具有特定含义的的认识和理解。2000年之后,科技部分两批启动了16个国家实验室的试点建设,但很多实验室长期处于筹建阶段。

为什么“快”不起来?有相关人士表示,国家实验室是一个新鲜事物,也是近年来才逐渐开始摸索和探索的,光验收这一环节,就涉及多方面,政府、科技界、产业界和实验室等不同层面都要认真梳理、清晰定位,导致标准还有一定争议。

令人振奋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2020年工作中明确提到,“成功组建首批国家实验室”。

其中包括,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合肥)、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北京)、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北京)、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兰州)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沈阳)以及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青岛)。

名单来自中国科学报社“科学网”

抢占科创高地的浙江选择

国家实验室承担着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对于每个省份而言,无异于一艘艘“创新航母”。

近两三年来,全国各省市区纷纷发力筹建国家实验室,如上海、北京、江苏、广东、四川等地,共有20多个国家实验室“预备队”在建中,投资超过千亿元。

浙江也是其中之一。

涌金君查阅发现,浙江第一个有着象征意义的国家实验室“预备队员”——之江实验室,首次出现在《浙江日报》报道中是在2016年8月。当时,浙江对外发布实施《关于推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最受外界关注的一条就是:谋划创建之江实验室——网络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

2017年9月6日,由浙江省政府、浙江大学、阿里巴巴集团共同出资打造,以网络信息、人工智能为研究方向的之江实验室正式挂牌成立。从诞生的第一天开始,之江实验室的目标就是争创国家实验室。

“之江实验室”要做什么事?

当时,浙江省有关部门是这样定位:网络信息技术是发达国家前沿高技术研究和突破性科技创新的战略要地,也是我国有基础、有条件率先突破,在世界创新版图上确立战略优势的必争领域。在网络信息和人工智能领域建设之江实验室,是浙江抢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的战略选择。

但是,浙江发力国家实验室的雄心还不止于此。

2020年7月,浙江决定建设首批4个浙江省实验室,除了之江实验室之外,还有良渚实验室、西湖实验室和湖畔实验室。这些都是浙江为打造国家实验室而组建的“预备队员”。

这些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各不相同——

由西湖大学牵头建设的西湖实验室,突出代谢与衰老疾病、肿瘤机制研究两大领域;

由浙江大学牵头建设的良渚实验室,以系统与多组学研究和疾病精准诊治研发为主线;

由阿里巴巴达摩院牵头建设的湖畔实验室,面向世界数据科学与应用领域最前沿方向,开展基础研究和颠覆性技术创新。

在今年浙江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国家实验室建设,又有重点提及——“提升之江实验室、西湖实验室创新水平,组建甬江、瓯江等省实验室。”

涌金君了解到,当前,之江实验室和西湖实验室已经纳入国家实验室建设序列,已经属于“国家队”的预备队员;良渚实验室和湖畔实验室还是省级实验室,正在以超常规力度投资建设中;宁波打造的甬江实验室、温州打造的瓯江实验室,都以专班化的方式筹建中,已公布明确研究方向。

一个实验室改变的区域格局

巨资打造国家实验室,究竟能换来什么?

不久前,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杂志在封面刊发的一项科技成果——仿生深海软体机器人。这个机器人长22厘米,翼展宽度28厘米,大约为一张A4纸的大小,形似一条鱼。它实现了机器人无需耐压壳保护,便可承受深海万米级的静水压力。

这项科技成果的第一、第二作者,均是来自之江实验室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之江实验室不做第1001个传统科研机构,而是要做高校做不了、企业又不会去做的事,要承担能解决国家战略所需和‘卡脖子’问题的科研任务。”之江实验室主任朱世强说,这就是之江实验室肩负的使命。

高度决定着视野和格局。一直以来,浙江缺少高能级的科创引擎,尤其与周边兄弟省市相比,“国家”级的科创平台并不多。浙江花大力气打造之江实验室等平台,积极争创国家实验室,就是为了打造“创新高峰”,提升浙江在全球经济中的格局和地位。

拥有与世界同步并跑的先进水平,探索“无人区”的前沿科技,正是一个国家实验室应该具备的能力。事实上,之江实验室正在不断培养这种“气质”——

包含792颗“达尔文”2代类脑芯片,神经元数量规模相当于一个小鼠大脑,典型运行功耗只需350瓦至500瓦,这是之江实验室联合浙江大学共同研发的我国首台类脑计算机,颠覆了传统计算模式和体系架构。

为实现极限弱力和加速度等多种物理量的超高精度测量,突破传统测量方法的理论极限,确立量子传感领域的“中国精度”,之江实验室打造的量子精密测量大科学装置,近日完成里程碑节点成果验收,性能指标居国际先进水平。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完善科技项目和创新基地布局。”通过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这不是浙江一厢情愿的做法,而是踩准了时代的节拍,提前站在了“风口”上,并占据了更为有利的位置。

当然,“科创高峰”并非平地而起。它往往源自“科创高原”,需要布局一批创新基地。对此,浙江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了这个目标——“大力推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谋划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这条大走廊总长33公里的,东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横跨西湖、余杭,一路向西到临安。

“这是一条对标硅谷和波士顿128公路的创新大走廊,一流的高校和科研机构、集聚的创新人才、全球性的领军企业都在这里集聚,将成为面向世界的创新策源地。”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明文彪说。

之江实验室、西湖实验室、良渚实验室和湖畔实验室,国家实验室的“浙江预备队”,正在这条大走廊上蓄势待发!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