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科研设施平台:推动高端智能装备创新突破
省科技厅公布的数据显示,5年建设期以来,我省8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累计投入建设运行经费66.1亿元,其中投入研发费用43.4亿元;截至2020年底,拥有单台套 50万元以上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446台套,总价值近11亿元;建有研发测试场地15.7万平方米,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和研发条件持续完善,不断推动高端智能装备创新突破。
初春时节天气有些阴沉,而位于南京的智能电网保护和运行控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忙得热火朝天。作为我省首家电网领域实验室,实验室聚焦能源电力行业绿色转型发展,为电力提供理论支撑和核心装备。“近年来我们持续投入,构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硬件在环实时仿真的系统保护实验能力。”实验室管理办公室主任李东辉介绍,系统保护实验室建设以来,为我国华东、西南、东北等多个大区电网开展系统保护实验验证,最大程度模拟区域电力系统安全问题,为电力稳定传输保驾护航。
“我们是国内唯一设立于企业内的转化医学与创新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声药业转化医学与创新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王鹏博士自豪地说,围绕转化医学,实验室打造了一系列诊断平台;从2017年启动建设至今,已与国际上很多知名科技公司展开了多种形式的合作。虽然启动时间不长,但通过国际合作,实验室引进了全世界最领先的诊断技术,并在上海、南京、美国波士顿三地打造创新药物研发平台。特别引以为豪的是,平台建设以来,已有国家 I类创新药“先必新”等两个创新药物获批上市。“从产业化角度实验室的成果已经解决临床需求。”王鹏说。
30年来,我国桥梁建设总量占了全世界的47%,随着大量桥梁建成通车,以在役长大桥梁为典型代表的工程体系全寿命运维面临重大需求。在役长大桥梁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针对桥梁性能衰退规律不清晰、隐蔽性病害难发现、安全风险预警不充分与复杂病害难处治四大技术瓶颈,开展了多项创新性研究。实验室主任张宇峰介绍,实验室开创了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区域数据中心模式,以所开发的广域结构群的物联网监测技术为核心,实验室目前管理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跨索承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群。
在中电莱斯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记者看到目前我国已建成规模最大、业务最齐全的空管领域空地一体化仿真实验环境。“这个环境包括通用基础环境、数据服务环境和技术研究环境,拥有仪器设备500余台(套),空管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大数据平台构建了空管数据中心,采集管理了近10年的监视、飞行、气象、航行情报等诸多运行数据,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中电莱斯空管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丁辉介绍,实验环境可有效支撑我国空管规划论证、新技术验证、运行仿真和军民航空域协同等研究工作,并向国内南航大、民航大学、空军工程大学等高校开放,提供技术试验验证服务。
机制体制创新:高端研发人才“积木成林”
截至2020年底,我省8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固定人员1119人,其中,研发人员972人,高级职称人员占60%以上;100多人次获省级以上人才计划资助,培养学术带头人、专业技术人员及博士、硕士近1000人。
5年间累计吸引国内外访问学者、客座教授40多人次到实验室工作交流,还积极派出业务骨干出国做访问学者,在智能电网保护和运行控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引进来走出去”的人才集聚培养方式正“积木成林”。“在实验室团队,我们更多的考虑是让年轻同志不断成长,他们才是电力行业的未来,通过老带新及各种人才计划,现在已经涌现出一批国家级专家。”李东辉介绍,实验室创新考核方式,对做出重大贡献的员工进行股权激励,这在同行业算是独树一帜;目前实验室内副高级以上职称人数超过了一半,正高级职称人数达到35%。
“引进人才只是一方面,从企业角度出发,更在意的是如何留住人才。企业提供的优厚薪酬待遇是一方面,人才体制创新也是一方面,实验室鼓励员工到外部做各类交流,参加各类国际高端会议。”王鹏认为,创新药研发周期长,关键在于企业要有好的待遇留住人才;科研人员不光光只考虑追求薪酬,他们更多的是追求成就感。企业如果不断出成果,员工才会有自豪感和归属感。
“实验室创新实施了‘导师制’和‘骨干员工培养计划’,为每位新员工指定了一个导师,帮助新员工迅速融入组织,并在技术上给予指导,导师制已成为新员工融入组织和快速进步的向导。”张宇峰告诉记者,在人才引进方面,实验室制定了优越的人才引进政策,在住房补贴、创业基金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并在实验室、职称评审、项目等资源方面一切向人才倾斜,为高水平人才配备助手,并建成了专家工作室,为高水平人才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攻克一批共性关键技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作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互为补充,更侧重引领和带动行业技术进步。5年来,8家实验室攻克一批共性关键技术。数据统计,实验室共获得发明专利授权854件、国际专利授权22件,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20项、国家标准63项、行业标准85项。
“我们一直紧盯国家战略,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宣布中国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近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李东辉说,这就要求电力系统主动转型升级。新能源发电存在随机性和波动性,电力供应需要稳定输出,如何解决其中矛盾?需要一种电力技术保障用户端感受不到波动,这对电力系统的控制体系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目前实验室正在全力突破高比例新能源消纳技术。
王鹏认为,药业企业的出路就在创新。目前先声药业转化医学与创新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除打造平台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大部分精力都在聚焦原始创新,同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更加坚定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创新路径。
“为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在研发政策方面,对实验室内部研发给予高度支持,并为之设计了一套漏斗式研发体系。”张宇峰介绍,内部研发项目首先可从某个想法或者创意进入“创新预研”阶段,在此阶段即可获得少量经费支持,并对研发失败持高度包容态度,5年来,实验室依托单位苏交科集团共给予实验室56个内部项目。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中电莱斯空管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在围绕“顶天立地”方向开展工作。“‘顶天立地’就是要进一步强化空管国产化系统产品的竞争力,可与国外先进产品同台竞技。”丁辉解释,随着北斗、载人航天等工程的深化实施,国家大力发展“航空强国”,空中交通管理将向天基发展、向地面延伸,围绕空天地一体化持续提升空管系统体系设计、态势感知、运行支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