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资讯现代实验室装备网
全国服务热线
400-100-9187、0731-84444840

浙江省实验室增至6家 领域覆盖“三大科创高地”

   2021-05-24 浙江日报898
核心提示:之江实验室联合浙江大学研发的我国首台类脑计算机正在演示机器人协同抗洪抢险。 之江实验室供图最近,浙江省实验室阵容增加了两
 之江实验室联合浙江大学研发的我国首台类脑计算机正在演示机器人协同抗洪抢险。 之江实验室供图最近,浙江省实验室阵容增加了两名成员——甬江实验室、瓯江实验室,加上运转已近一年的之江、良渚、西湖、湖畔4家省实验室,6家省实验室规模初具、格局方显。

省实验室极富浙江人文地理特色名字的背后,寄托着浙江对创新发展的期待:“江河湖海”竞奔涌,创新之潮逐浪高。“甬江”是首家聚焦新材料领域的省实验室,“瓯江”为生命健康领域再添高能平台,至此,6家省实验室形成对“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的全覆盖。

建设三大科创高地是浙江打造“重要窗口”的“第一战略抓手”,6家省实验室各具特色又攥指成拳,它们以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和重大科学问题的雄心壮志,合力打造“创新策源地”,为高水平建设创新型省份提供坚实保障。

作为浙江高能级创新平台的第一梯队、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力军,它们一起站上了全新的跑道——

以超常规力度冲刺“世界级”

在之江实验室,我国首台类脑计算机飞快运转:其包含792颗“达尔文”2代类脑芯片,神经元数量规模相当于一个小鼠大脑,典型运行功耗只需350瓦至500瓦,使中国类脑计算创新实力比肩英特尔、IBM等该领域的国际顶尖研发者。

在西湖实验室,实验室主任于洪涛牵头组建多学科联合攻关组,耗时9个月开发出针对新冠病毒的核心蛋白酶小分子抑制剂。这种目前所知针对新冠病毒最为有效的小分子抑制剂,正在进行临床前的最后研究,将很快获得用于治疗新冠病毒的药物。

“顶尖”“首个”,在省实验室里,这些词汇频频出现。这里定格下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创新创造瞬间,展现出浙江以超常规力度建设世界级科创高地的决心和魄力。

从总体上看,6家省实验室目标高度一致,明确围绕浙江建设三大科创高地的战略布局;同时各自特色鲜明,力争在不同的领域向“世界级”冲刺。

在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不管是遥感、医疗,还是城市大脑,各个应用场景都离不开机器智能高效运作,“算力”,一跃成为非常核心的能力。之江实验室、湖畔实验室聚焦“互联网+”科创高地,瞄准关键性、共通性、瓶颈性技术问题,全力研发支撑未来智能化社会的创新成果,推动浙江成为世界数字经济创新策源地。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立足未来医学需求,良渚实验室、西湖实验室和瓯江实验室聚焦生命健康科创高地,力求在若干重大疾病诊治领域占据战略制高点,推动更多医学科研成果转化,建设医学高峰。以刚揭牌的瓯江实验室为例,已布局组织器官再生与重塑、眼疾病与视觉功能康复、脑疾病与认知功能康复、再生医学材料与高端医疗器械(装备)“五大研究集群”,还着手搭建科研设施与生物样本、临床试验、数据信息中心、产学研用医协同创新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

甬江实验室揭牌,是我省打造新材料科创高地迈出的坚实一步。实验室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为主要依托单位,坚持以应用研究倒逼基础研究、以基础研究引领应用研究,确定了绿色化工与高端化学材料、先进高分子与复合材料等8个主攻方向,持续强化新材料创新策源能力,支撑宁波乃至我省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唯一的压力就是创新本身”

打造全球人才蓄水池,浙江求贤若渴。以6家省实验室为代表的高能级科创平台,正是吸引一流人才的强大磁场。

“我们既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也是在做国家需要的事。不唯论文,但唯实绩。唯一的压力就是创新本身。

只要有好的创新想法,实验室会创造一切条件帮我们实现。”正如之江实验室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高级研究专员李月华所说,省实验室为创新人才提供彰显才华的大舞台、营造潜心科研的好生态。

湖畔实验室尊重每个研究人员的研究乐趣和工作热情,从不同的课题特点出发,将研究分为基础科研、创新孵化和产品转化,对不同工作设立不同的考核标准,让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有宽松环境尝试前沿想法,也让面向现实挑战的人能感受到竞争脉搏。

西湖实验室对独立实验室负责人(PI)不设量化考核指标;同时设立“高风险、高回报”自由探索项目,鼓励科研人员向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的根本问题发起冲击。目前,西湖实验室已签约PI 64位,超九成具有海外科研经历,结构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再生生物学等领域已拥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学术带头人。

一流的人才队伍催生一流的创新成果。首批4家省实验室运转近一年,创新成效开始显现。

良渚实验室核心PI张岩研究员团队近几个月在国际顶级期刊连续发表一系列原始创新成果,揭示出人体细胞中一种重要受体此前不为人知的许多工作机理。这些研究的临床应用前景十分明确,可以指导我们开发更先进的激素药物和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

之江实验室和浙大合作研发的仿生深海软体机器人,不用耐压壳的保护就在10900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这条仿生机械鱼从万米深渊“游”上《自然》杂志封面。

“不做第1001个传统科研机构”

从构想到建成落地,一个大科学装置往往需要十几年。之江实验室成立仅3年多,就已陆续启动多个大科学装置,并逐个通过论证,这是体制机制创新带来的惊人速度。

在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大科学装置立项过程中,之江实验室在邬江兴、孙优贤两位院士指引下,和浙大等优势创新资源紧密合作,完成了从基础理论模型到建设、管控、运维等一系列关键问题的设计。实验室推出全职双聘机制,让浙大老师全身心投入实验室科研工作。参与项目的浙大研究生毕业后“无缝”入职实验室,继续推进科研任务。

“不做第1001个传统科研机构”——省实验室打破传统科技体制机制的条条框框,让创新资源集聚更顺畅、多主体协同攻关更高效、多元投入后的利益分配更合理,为构建新型举国体制探索浙江路径。

西湖实验室负责科技成果转化的副主任王廷亮介绍,实验室建立专业化团队,为科研人员提供全过程成果转化服务,精准有效快速推进产业化项目落地。目前,已孵化以创新药研发为主的科技型企业“西湖制药”、以细胞治疗为主的平台型企业“西湖生物医药”、以前沿质谱技术为主的应用型企业“西湖欧米生物”等,完成总融资额达数亿元。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坚持“研究成果全国领先、拥有国际化高水平创新团队”这两条省实验室建设标准,坚持按照“怎么有效、怎么顺畅、怎么务实,就怎么做”的原则推进省实验室建设,不断解决我省科技创新尚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对省实验室实行“代表作”评价和“里程碑式”考核,着重评价国际一流人才引育、标志性成果的取得和建设方案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

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我省计划高水平建设10家以上省实验室。目前,农业、海洋、航空、能源等领域的省实验室正在谋划推进。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