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局之年,西北大学紧紧围绕实验室内涵建设、科学管理体系和实验室优质资源统筹这三项核心工作,树立“分类统筹、交叉融合、协同共享、安全可控”的理念,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和事业高质量发展。
固本强基 加强实验室科学化管理
—— 推进制度建设,完善管理体系 。 该校统筹管理教学和科研实验室安全,在学校已有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落实落细。出台《西北大学危险化学品管理细则(暂行)》(西大发〔2021〕1号)、《西北大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办法(暂行)》《西北大学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细则(暂行)》《西北大学实验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暂行)》(西大实验〔2021〕2 号)以及《西北大学实验室安全准入实施细则(暂行)》(西大实验〔2021〕4 号)等文件。确立校、院、实验室三级联动管理机制,细化实验室安全责任,分级签署实验室安全责任书。根据有关文件要求,本年度共统计涉及实验场所、实验项目、实验人员、实验设备等方面实验室信息数据2次,通过不断完善学校实验室信息数据,为学校实验室自评自测、质量监控与决策支持等提供数据参考。
—— 加强监督管理,筑牢安全防线。 每学期组织全校实验室专技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与防护技能。6月组织学校实验室安全生产月活动,4月、7月组织学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先后在该校物理学院、化材学院、生命学院、信息学院、化工学院5个学院开展实验室安全专题讲座。一年以来,针对实验室学科类别组织各类实验室安全培训30余场,完成全校实验室专技和学生培训8000余人次。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介、解读实验室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推发实验室安全专题宣传9期,同时按照学科专业分类,组织院(系)开展实验室应急演练六十余次。
—— 做好源头管控,严格安全准入。 该校聚焦实验室安全,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落实落细,机制上形成合力,风险应急评估从人、物、管理、环境四个维度,首次采用在读研究生参与实验室安全评估评价,对实验室安全工作提供学理实践、应急研判及处置对策等。按照“分类引导、分级推进”为原则严格落实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将安全教育、安全考核,危险源的告知与分析、安全防护和操作,以及最终的责任承诺串联在一起,有效提高安全事故发生的可控性,切实增强师生安全知识与应急处置能力,为实验室安全提供有效保障。每月统计汇总各院(系)风险源,建立实验室重大危险源清单,将被动应急处置转变为主动干预提防。
—— 坚持检查制度,消除安全隐患。 落实实验室每日自查、院(系)每周检查以及学校定期督查的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并不定期针对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进行专项检查。强化实验室安全检查的日常组织,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问题建立安全台账,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并形成实验室安全工作。进一步落实问题排查、登记、报告与整改的“闭环管理”。定期安排车辆转移学校实验室产生的危险废弃物,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截至11月底,已转移处置实验室危险废弃物120.3吨,及时消除学校实验室安全隐患。
—— 构建“黑匣子”工程,提升安全防护能力。 该校积极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体系、规范实验室安全管理流程、推进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2.0版,实验室安全信息化“黑匣子”工程整体构架已完成,利用信息化智能新技术,科学规范管理。建设全校实验室安全准入考核考试系统,利用信息VR技术构建实验室安全技术技能实训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涵盖实验室安全常识与常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方式,构建实验室安全培训、技能实训、准入考核、安全巡检(部分院系试点运行)、实验室安全监控(部分院系试点运行)系统,配合院(系)提升实验室安全防护技能,不断完善立体化的安全工程试点运行,助建实验室安全长效机制。配合该校推广采购平台实验材料供给系统建设使用,根据危险化学品的不同管理要求,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推进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
创新改革 促进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
—— 建立共享服务体系,提高贵重仪器使用效率。 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及功能需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试点运行,逐步扩大共享业务覆盖范围。将学校20万元以上贵重仪器设备信息纳入陕西省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其他单位共享大型仪器设备、发展多领域深层次的科研合作提供信息支持。
—— 加强仪器设备制度建设,完善共享运行机制。 制定出台规章制度文件。加强学校仪器设备类资产管理,促进仪器设备资产科学配置、有效使用和规范处置,该校印发了《西北大学仪器设备类资产管理办法》(西大实验〔2021〕2号),形成权责明晰的运行机制,确保仪器设备资产管理规范有效开展。
—— 健全设备调剂机制,提高仪器使用和产出效益。 全面升级仪器设备建账模块,将资产管理系统建账信息推送至该校网络办事大厅进行审批,审批流程规范,设备信息记录可循,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效能,进一步打通数据接口,拓宽仪器设备的共享共建渠道。深入分析仪器设备的现状及使用情况、各类设备分布情况及使用效率,促进闲置资产在校内共享流通。
内涵转化 推进实验育人平台建设
—— 加强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建设。 根据教育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要求,该校每年底进行年度考核工作,结合教育部实施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估工作,进一步加强校内国家级示范中心建设。
—— 构建实验实训人才培养平台。 整合优质实验室资源,建设具有特色的实验室平台。目前,建设有生命科学学院的动物实验中心、地质学系的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食品学院中央厨房实验室等。
—— 组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和申报工作。 经校内孵化培育、专家评审,立项12个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021年6月,5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通过陕西省教育厅“一流课程”立项认定;2021年7月,该推荐4项至教育部进行国家级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