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金牛区作为全省唯一“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注重优质项目的引进。引进2022“蓉漂杯”高层次人才项目成都艾名医学检验实验室项目,体现了成都市金牛区领导对类器官技术的高度认可,对其在临床转化应用上的大力支持,以及希望通过科技改变生活的美好愿景。
据艾名医学CEO申重阳博士介绍,目前,艾名医学已在杭州建成占地1300平的研发中心,在广州拥有生命科学先进制造中心,而刚刚正式营业的成都医学检验实验室占地1000平,作为西南地区第一家检验实验室可以辐射整个西南地区,预计年服务2500名癌症患者,可以帮助患者解决肿瘤精准用药难的难题。
会议期间,专家们就类器官技术在临床的转化应用及肿瘤精准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精彩分享。
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TBSI)精准医学与公共健康研究中心主任Peter E. Lobie教授进行大会致辞。
四川省人民医院张志新所长介绍了基于免疫大数据的人工智能疾病分析系统,该系统可以对各种疾病进行早期筛查、诊断,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研发新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
浙江大学一附院肿瘤中心腾理送主任概括了实体瘤药敏检测现状,阐述了实体瘤的检测可广泛应用于患者筛选、监测、临床治疗。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崇教授分享了该团队创建的一类新型“精准肿瘤模型”,该模型与临床患者的病理特征、基因表达等高度相似,同时表现出广泛的侵袭转移能力。可用于研究患者的新型治疗方案,抑制肿瘤转移的发生和恶性进展。
四川省肿瘤医院肿瘤基础研究中心杨牧主任介绍了一种潜在的宿主免疫监视机制,用免疫检查点阻断癌症疗法治疗癌症患者中的T细胞活性,从而提高抗肿瘤免疫反应。
艾名医学董事长游明亮博士指出,过去的一年,针对类器官的国家顶层设计和政策指导文件密集出台。科技部下发的《关于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6个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的通知》把“基于类器官的恶性肿瘤疾病模型”列为“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首批启动重点专项任务;CDE发布的《基因治疗产品非临床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基因修饰细胞治疗产品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更明确了类器官在新药研发上的独特优势和地位。
预计在不久的将来,类器官个体化药敏检测可以被纳入到临床常规检查,并由医保负担,这将真正让类器官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最终走向市场,造福人类健康,让更多的患者从此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