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资讯现代实验室装备网
全国服务热线
400-100-9187、0731-84444840

江苏省农业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育种优中选优,让百姓饭碗更稳更香

   2022-08-25 1069
核心提示:位于南京紫金山麓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拥有一座基因宝库江苏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历经农科院数代人90余年的努力,目前已收集保
               位于南京紫金山麓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拥有一座“基因宝库”——江苏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历经农科院数代人90余年的努力,目前已收集保存了约5.7万份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了这个“基因宝库”。

“江苏省农业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要依托种质资源库,对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收集保存、精准鉴定,充分挖掘优良基因,培育更富营养、更具抗病抗虫能力的作物新品种。”江苏省农科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赵涵告诉记者,实验室已培育出了江苏最好吃的大米、优质抗病的小麦,目前正在培育氮肥吸收能力更强的玉米新品种。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的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指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要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集中攻关,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记者了解到,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育种,通常是数个优良亲本杂交而成,通过“混血”让新品种继承父辈的优点,筛选掉缺点,可谓“优中选优,万里挑一”。“培育一个好品种需要漫长的时间,通过实验室选择、田间选择等等,一般要经历10到15年,才能把一个好品种推向市场。”赵涵说,这种筛选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并不容易,首先要在实验室不断重复同样的操作,从种质中提取DNA,每天要提取近1000份的DNA、完成近3000次的重复操作,然后来看这些DNA是否具备抗病、高产能等潜力。“比如1万份种质资源,在实验室里筛选后可能就选中1000份,然后再把这1000份播种在田里面。”他说,农作物生长需要很长时间跨度,很难提前预测一个品种长大后究竟表现如何。在筛选的过程中,有的品种可能渐渐就长歪了,或者品质很差,还有的爱生病身体弱等,所以培育一个优秀的品种,就像培养一个孩子长大成人,需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持和耐心。 

王才林在田间记录水稻试验小区品比情况。受访者供图王才林在田间记录水稻试验小区品比情况。受访者供图

南粳46、南粳9108、南粳5718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大米不但满足了江苏人民的口粮,还远销浙江、上海乃至广东、福建等地。它们,都出自江苏省农业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其中,南粳46被誉为“江苏最好吃的大米”,是王才林教授苦心钻研十余年才培育出来的品种,代表着江苏大米的品质和口感。除了南粳46,王才林团队还研发出了适合长江两岸种植的南粳5055,以及适合江淮地区种植的南粳9108。南粳46、南粳5055、南粳9108这些品种的水稻不但好吃,而且产量高。此外,江苏省农业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还培育出了抗赤霉病性较好的优质小麦新品种、江苏最好吃的糯玉米品种等。 

育种是一项需要“坐得住”的事业。没有一股子“把冷板凳坐穿”的劲儿,很难坚持下来。育种又是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必须踏踏实实地做下去。“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我的梦想就是希望研究出来的某一个特别好用的基因,育种站拿去培育出特别好的品种,这个品种能够大面积推广,让农民增收,让乡村振兴。”江苏省农科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张云辉说。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