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开大学、长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山东大学4所高校官宣获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22所高校新增2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汇总如下:
我们将持续更新各高校新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情况,敬请关注。
南开大学
据南开大学3月21日消息,近日,教育部发布通知,南开大学“数据与智能系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建立。
“数据与智能系统安全”实验室由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牵头建设,实验室主任为刘哲理教授。实验室针对数据采集、使用、传输、存储、共享和销毁全生命周期,围绕让“数据安全交换共享和智能系统安全应用”为目标,从密码技术与应用、可信智能算法、数据安全和智能系统安全四个方向开展基础研究,旨在建立数据安全与隐私计算、可信智能算法的理论体系,逐步建成国际领先的数据与智能系统安全基础研究与创新中心,服务于《网络安全法》、《密码法》、《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技术体系构建和安全应用保障,服务于国家数据安全和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战略。
长春大学
据长春大学3月21日消息,近日,教育部公布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立项名单,长春大学获批立项建设“残障人士智能康复及无障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以建立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智能康复与无障碍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及成果转化的学术团队为目标,聚焦服务老龄化社会和残障人士呵护的社会需求,致力于人体全方位的健康状态辨识与调控、智能康复无障碍关键技术研究和精准营养食品开发,建设以智能无障碍设施、康复辅助器具、精准医疗、老龄化科技应对、营养食品为优势特色的高新技术基础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的平台。
上海交通大学
据上海交通大学3月20日消息,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十四五”第一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立项名单,上海交通大学“极地生态与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麻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
“极地生态与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海洋学院建设,实验室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和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共建,以基础和应用科学及国家需求为主线,聚焦极地生态保护和极地治理,设置极地生态系统、生物种群、资源利用和气候变化等重点研究方向,全面提高对极地生态环境过程的认知,科学评估极地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性利用,研究碳汇过程及其变化,为我国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策略、参与极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国际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麻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牵头建设,整合基础医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等研究力量,瞄准如何进一步降低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和死亡率这一世界共性的麻醉医学难题,凝练出难题背后不同器官/系统在围术期交互作用机制这一瓶颈科学问题,聚焦神经系统与外周重要脏器(如肝脏)的交互作用这一主攻方向,开展解决围术期难题所需的医工交叉研究。实验室将以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相结合的形式推动该麻醉医学难题解决,努力建成围术期多器官、多时间段、多领域间交互作用研究的主阵地和公共平台,促进我国围术期救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降低患者术后远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共同服务于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山东大学
据山东大学3月20日消息,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十四五”第一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立项结果,依托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建设的“机器智能与系统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批立项。
机器智能与系统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聚焦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智能升级”“智能化改造”重大需求,立足机器智能与系统控制学科交叉融合前沿,以机器智能为核心,围绕工业制造、能源电力、医疗健康等多应用场景,重点开展智能控制与优化、智能感知与决策、智能系统与应用等三个研究方向前瞻性、先导性研究。实验室将通过强化与信息、计算机、软件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拓展“人工智能+”新兴交叉学科研究方向,引领相关学科协同发展,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产学研用协同攻关,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此次获批立项的还有科技考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下一步,学校将以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为契机,系统谋划科研平台新增布局,切实提升科研平台建设质量,为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