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资讯现代实验室装备网
全国服务热线
400-100-9187、0731-84444840

风起新赛道:“实验室经济”正当时|长沙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行思录

   2023-08-17 997
核心提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又总是暗藏着玄机。  人类科技史上,每一次重大产业技术变革,都会重塑城市发展的新格局。正因如此,在新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又总是暗藏着玄机。

  人类科技史上,每一次重大产业技术变革,都会重塑城市发展的新格局。正因如此,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演进的当下,在国家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的时候,不仅是中部城市长沙以“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姿态挺身入局,各大城市都在争相进行科创新布局。

  围绕“城市、产业、人才”三大关键词,7月30日至8月3日,长沙晚报采访组以西部(重庆)科学城为主要调研样本,深入重庆新型研发机构、高等院所、重点实验室、产业园区等11家单位进行走访。采访组发现,在这一轮城市和科技的双向奔赴中,以技术+产业为核心导向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实验室经济”已然风起。“实验室经济”这种通过以城市引进创新要素进行培育、在当地进行研发并转化的新经济模式,与传统的招商引资和吸引外地成果落地转化的方式相比,更具根植性、更能本土化,能更好地服务本地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这一轮城市和科技的双向奔赴中,以技术+产业为核心导向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实验室经济”已然风起。图为西部(重庆)科学城航拍。

  “城中城”: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

  7月30日晚,飞机降落重庆江北机场,采访组乘坐的士前往西部(重庆)科学城。在当地,连普通市民都能“肉眼可见”地感受到科学城建设“一天一个样”。的士司机刘先生说:“政府在那边的规划很有前瞻性,引进了不少大项目!”

  众所周知,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和建设创新集聚区是引爆科技创新的“核动力”。2020年,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西部科学城应运而生,西部(重庆)科学城和西部(成都)科学城等作为先行启动区,明确要构建高水平实验室体系、支持优势科技力量参与国家实验室“核心+基地+网络”建设;联合共建重大创新平台,培育创建成渝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合作建设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

  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对外合作交流中心,负责人把采访组带到城市沙盘前面,在这里可以看到:整个西部(重庆)科学城坐落在重庆市中心城区西部槽谷,它东衔中梁山、西揽缙云山、南接长江、北拥嘉陵江,南北纵横80公里,面积达1198平方公里。

  “目前,这里已经汇集了陆军军医大学、重庆大学等28所高校,布局超瞬态实验装置、超高流强稳态氘氚中子源大型科学装置,建设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等7家国家重点实验室,聚集金凤实验室、广州国家实验室重庆基地、中国科学院重庆科学中心等新型科创平台30余家,以及西永微电园、国家质检基地等产业集聚区20余个。”指着眼前璀璨夺目的沙盘,相关负责人对采访组说:“这里会成为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

  在重庆期间,采访组乘坐的士多次在宽敞的科学大道上疾驰,这是一条南北向贯穿西部(重庆)科学城的主动脉,计划总投资为300亿元,从规划来看,最多可达双向16车道,被誉为“天花板”级别的快速路。

  “这条路的路面之下还暗藏‘玄机’。”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对外合作交流中心,负责人特意把采访组带到科学大道的横切剖面图前面。在该剖面图前,采访组看到,这不仅仅是一条“路”,地下工程还包括了排水、海绵城市、照明、隧道、综合管廊等等。“尤其是那地下综合管廊,空间巨大得几乎可过卡车。”作为重庆高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王柯岚多次钻到科学大道地面之下实地探访。她介绍,电力、通信、供水等各种市政管线都“安居”在地下综合管廊里,能有效解决现在很多城市市政道路上“马路拉链、补丁”、道路上方高压线“蜘蛛网”等问题。

  在国际创新发展史上,科创走廊往往是研发中心城市的显著标志。通过一条或多条高速公路等作为重要链接轴建设创新走廊,是推动要素聚集、企业创新的重要模式。科学大道修建得如此高规格、高标准、高品质,可见西部(重庆)科学城“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核心区域”的决心和魄力。

  采访组沿着科学大道前往成渝(金凤)综合性科学中心,车窗外疾驰而过的是醒目的科学谷和正在拔地而起的科学会堂。

  作为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头号工程”,金凤实验室聚焦“重大疾病的下一代诊断”这一核心任务,以打造重庆实验室“新样板”、国家实验室“生力军”为总体定位。

  汽车缓缓停下,与美丽清澈的凤栖湖相映衬的是一片气势恢宏、造型别致的红色建筑群,这便是“金凤实验室”。和长沙一样,重庆也要把最好的城市风景留给科学家。

  “金凤实验室是举全市之力打造的战略科技力量,定位为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共享实验室,目的是连接起科研机构、企业、政府、医院、高校等资源,面向全国集结科学家,以原始理论创新和‘卡脖子’技术基础理论突破为首要目标。”金凤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实验室揭牌仅一年时间,目前已有院士领衔、来自全国各地的20个科研团队入驻,并取得了多个行业首创成果,其中部分成果已经实现落地应用。

  采访组在金凤实验室看到,这里设置了诸多“PI办公室”。“实验室坚持科学家主导,实行任务清单制和项目PI(研究团队带头人)负责制,科学家在研究路线、人员招聘、经费使用上充分自主。”该负责人说。

  采访组实地探访了这里已经建成投用的实验动物中心,大小鼠们正在“五星级房间”里散步、觅食、打盹儿。该中心负责人、正高级实验师潘永全说,政府舍得在平台上投入,仪器设备投入了3000多万元,目前已经成为全国设备最先进、功能最完善的实验动物中心。一年多来,来合作洽谈的科研团队络绎不绝。

  除了20个PI团队入驻,多家科技企业也争先入驻金凤实验室。首批入驻企业重庆知见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在平台上以“病理表型组”为重点开展原创前沿理论及诊疗新技术研究,其研究成果已在重庆等地多家医院应用。

  科研人员和企业为何对“实验室经济”有着强烈的内生动力?或许能从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关成华的观察中找到答案:“实验室更像是一个孵化器或者加速器,支持若干个科研团队或项目组开展研发工作,待某个团队或项目组的产品趋于成熟后,便会成立项目公司,将实验室成果进行转化。实验室则通过技术作价入股的方式,在项目公司中占有股份。同时,还会根据发展需要设立产业基金,对外进行投资和并购。”

  采访组发现,围绕金凤实验室,当地还在大手笔打造“兼具科学、人文双标标志的创新社区”:原来,实验室不仅配套建设了30万平方米的高端人才住房、凤栖湖公园,附近还有金凤城市中心,商业街、学校等一应俱全。

  “未来这里不仅是创新创业之城,还将是高品质生活之城,以实验室为平台,将撬动起整个片区的高质量发展。”金凤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说。

  采访组感叹,以实验室经济带动科学城的建设,以科学城带动着整个城市扩容、生长、提质、转型,这一轮围绕新技术、新产业的布局、引才,成为了城市强劲生长的新动能,这无论给产业发展,还是民生事业,都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链上链”:以产业的思维做科学,以科学的精神做产业

  在西部(重庆)科学城,采访组探访发现,该地以科学中心、新型研发机构作为某个产业的多个“超级链接器”,链接上中游全产业链发展,形成开放性、生长性全产业生态体系。

  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作为国家级交通枢纽中心城市,重庆是全国重要的汽车制造业基地,正在瞄准“万亿级”“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目标发力。

  中国科学院重庆科学中心是重庆市首个“交地即开工”的项目,项目一期占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采访组实地前往这个由六栋精致建筑合围而成的“科学之眼”,在率先入驻该中心的汽车软件创新研究平台,体验了一把“来自未来的汽车”。

  “智能网联时代,汽车将不再仅仅是交通代步工具,而会成为继家、单位之后的‘第三空间’。”相关负责人带领采访组坐进被称为“人机协同智能座舱”的模拟驾驶室,“它的时空全感自然交互技术将能够根据个人的语言、肢体、表情等信息,感知司机的情感和行为状态,进而对司机的操控情境和意图作出综合判断。”

  该负责人介绍,针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汽车软件创新研究平台正在以“三位一体”的方式深度融入产业:“建设重庆中科汽车软件创新中心,专注于‘研’,解决汽车软件领域的‘卡脖子’关键技术;建设国科大重庆学院汽车软件学院,专注于‘培’,在学科建设和汽车软件人才培养;建设国科础石(重庆)软件有限公司,专注于‘产’,实现汽车基础软件攻关技术成果的规模化应用。”目前,重庆中科汽车软件创新中心和国科础石(重庆)软件有限公司两大主体已经入驻该科学中心,人员规模近200人,其中研发人员超过80%。

  作为一家开放式新型研发机构,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以下简称“西部智联”)负责建设并运营李克强院士工作站。李克强院士是清华大学教授,“智能网联汽车”概念的提出者。

  “目前,国内很多城市都在建智能网联示范区,它可以验证相关的技术在复杂工况下能否可用,是否能够推动解决交通现存的问题。不少地方把数据平台做成了基础平台和应用平台绑定的烟囱型,这不利于数据的横向打通。”西部智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正在推进的就是物理分散、逻辑统一、标准统一的基础平台建设,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在未来的不同区域都能够实现很好的感知赋能。”

  沿着这一思路,西部智联做研发,着重面向行业赋能,一年多时间成功孵化11家企业,分布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全链条各环节。“既要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要去链接资源、服务行业、赋能产业,不断扩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朋友圈,吸引大家一起投入进来把产业做大做强。”该负责人说。

智能网联汽车在西部(重庆)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试跑。长沙晚报通讯员 曾诚 摄

  西部车网(重庆)有限公司是西部(重庆)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建设项目牵头单位。“长沙在这一块起步比我们早,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该公司副总经理吴勇告诉采访组,重庆的模式是“车路云一体化”,不仅仅是打样,而是搭建开放式的产业生态,把产业化的路走通,让生态伙伴都能够参与进来,并且从中受益形成良性循环。

  目前,西部(重庆)科学城已经集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企业40余家,包括自动驾驶通勤车、低速无人售卖车、低速无人派送车、低速无人安防巡逻车等7款智能网联汽车已经试跑成功,预计8月底正式投入运行。

  采访组还发现,在当地,科研和产业相结合的深刻意识,不仅体现在新型工业领域,连农业领域也体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象。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在西部(重庆)科学城,由袁隆平院士的母校西南大学(前身西南农学院)牵头组建的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是支撑服务全国育种创新专业化平台之一。

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为打好种业翻身仗,聚焦长江上游重要特色物种开展种质创制与利用研究,服务国家粮食与生物安全战略。图片均为长沙晚报通讯员 曾诚 摄

  “我们以产业的思维做科学,以科学的精神做产业。”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执行主任常怀普介绍,该中心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有组织科研”,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为打好种业翻身仗,聚焦长江上游重要特色物种开展种质创制与利用研究,服务国家粮食与生物安全战略。根据规划,中心将力争5~10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程化种质创制科学设施;攻克10余个重要物种种质创制关键技术,创制出上万个物种突变品系、上千个生产实用品系。

  家蚕、杨树、青蒿是首批入驻该科学中心的种质创制团队。在该中心四楼,采访组看到,在青蒿生产车间,青蒿苗青翠欲滴,长势喜人,外面摆放着的青蒿素样本纯白无瑕。据悉,车间采用无菌培苗,创制青蒿新素材200多个,培育青蒿素高产且抗旱新品种2个,已推广种植2.5万亩。

  “提炼出青蒿素可以生产制作成青蒿糖、青蒿精油、青蒿凝胶等等,应用前景广阔。”常怀普介绍,该中心用工程化思维、规模化开展进行种质创制工作,“我们的目标是塑造种业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全链条新模式,让基础研究走向产业,用产业支撑可持续发展。”

  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非常关注长沙岳麓山实验室的建设进展。“希望双方可以展开合作,共同携手为长江流域种质发展、服务国家粮食与生物安全战略做出贡献。”常怀普说。

在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做实验。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谭琳静 徐运源 舒文 摄影报道

  “园中园”:从人才输血到人才造血

  在“实验室经济”中,最核心的要素是人才。人才红利正取代人口红利登上了时代的舞台。重庆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局长邓敏军介绍,科学城一方面强化在渝高校院所“基本盘”作用,另一方面积极引入国内外名校名院、尤其是大院大所在重庆安家入驻,创业生根。科学城将高端人才命名为“金凤凰”,并针对“金凤凰”出台了系列优待政策,比如,落户给予最高500万元经费支持,支持将职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所得收益95%划归人才本人及团队等等。

  但是,相对来说,人才政策很容易出台,建立在产业集群之上的人才生态才是城市持久的竞争力。

  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是重庆的主要支柱产业,而80%的集成电路企业又集中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内的西永微电子产业园(以下简称“西永微电园”)。这个在全国最早用“微电子”命名的产业园区,有着“全球每4台笔记本电脑,一台西永造”的傲人成绩。

  “集成电路行业人才,全国各地都是处于疯抢的状态。”西永微电园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探索,该园区创新“1个研究生院+1个研究院+1个产业集群”模式,完成人才由“引”到“培”、从高校人才“输血”到产业人才“造血”转变。

  采访组发现,仅仅一条微电子产业,该园区就一口气引进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5所行业顶尖高校入驻园区设立微电子研究院。其中,一些高校在研究院设立了专业硕士培养点和博士工作站,学生在导师的带领和指导下,走上研究院周围的集成电路企业产线,直接参与产业项目攻关。

  电子科技大学1956年由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组建,被誉为“中国电子类院校的排头兵”,学校地处成都,将落子重庆的微电子研究院作为“成渝双城经济圈”重点项目。事实证明,这种战略布局颇有眼光。经过近三年时间建设发展,该研究院就建成4个公共技术平台。在高速高精度模数转换芯片、宽带通信超高速低功耗芯片等方面,涌现出不少自主研发成果,并实现了国产替代和产业化。

  “成都优势在于技术研发,重庆优势在于产业聚集,两者互补共促快速发展。”电科大重研院办公室主任彭文艺介绍,这种校地合作的协同发展,既能促进科研,又能促进就业,更能促进产业发展,多方共赢。“把研究院建在产业园的好处就是,去年仅电科大重研院就有69%的学生留在了成渝地区。”

  谢会开是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微电子研究院的院长、首席科学家,几年前,他从国外辞职回国,谢院长说:“研究院会紧跟产业人才需求来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此外,我们还把政府给研究院的大部分资金投在了建设MEMS(集成微纳系统)工艺研发线。”

  他介绍,就在距离该研究院900米处的标准厂房里,一条投入上亿元的先进微纳工艺制造平台及6寸MEMS研发线已经建成,即将投入使用。届时,研究院在芯片制造环节将不再依赖代工,专家团队及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工艺线上进行工艺开发、流片生产,真正实现把集成电路学科的发展建立在雄厚的工艺实践基础上。此外,这条线还将极大提升重庆在智能传感器领域的前沿技术研发与中试验证能力,支撑重庆的产业发展。

  采访组了解到,除了“五校联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西永微电园还聚集了一大批“国家队”和头部企业,比如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中电24所、26所、44所、58所等。

  “北京大学擅长学术创新,而重庆有着非常好的产业基础和强烈的产业升级需求。”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对外合作部部长冉苒介绍,研究院是由北京大学与重庆高新区合作成立的异地科研机构,依托校内近10个院系,落地了3个中心15个实验室;目前还与多家企业深度合作,共建了4个联合实验室。“由企业根据发展中的实践需求‘出题’,研究院集聚科研力量提供解决方案‘答题’,相关成果产出后与企业一同探索商业化路径进行‘阅卷’。”

  该研究院与本地产业相结合,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已公开发布十余项重大原创科技成果,孵化北太振寰(重庆)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国内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型科学计算软件——北太天元数值计算通用软件,目前已有300余所高校、100余家企事业单位试用。同时,由实验室开发的智慧中医药一体化服务平台已推向全国市场,今年孵化出智医存内(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为什么外地高校、科研院所愿意来西部扎根创业?西永微电园相关负责人认为,成渝地区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氛围浓厚,为科技发展提供大量的应用研究场景,拉动了问题导向的科学研究模式,同时又能将实验室科研成果快速推上生产线,推向市场,构建起“实验室+市场”的新机制。

  据统计,西部(重庆)科学城迄今已引进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等重大科创平台33个,项目总投资428.65亿元。获批全国首批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全市首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集聚李克强、吴宜灿等院士23名,国家级人才超300名,研发人员达2.5万人。8月5日,重庆当地媒体发布消息称,西部(重庆)科学城33个校地院地项目释放创新动能,已经实现开票收入约25亿元!

  来自重庆的建言

  中西部携手并进,共促长江经济带发展

  “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最重要的是人才。人才往往跟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需求走。因此,做好产业生态、培植产业土壤是吸引人才的关键。”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微电子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谢会开

  “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是很好的事情。长沙在种业研发这块有优势,有隆平高科、有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有岳麓山实验室,华智生物也与我们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开展了相关领域的合作。以后希望从品种研究、推广等层面,进一步加强和长沙的合作,共同推进长江上中下游现代种业协调发展。”

  ——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执行主任常怀普

  “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必须跟优势产业紧密结合,把长板做得非常长,成为行业链条关键环节,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自然就起来了。因此,在扶持新兴产业的同时,也需要依托产业链的力量,把隐形冠军企业扶持起来。”

  ——重庆中科汽车软件创新中心主任薛云志

  记者手记

  从网红“软妹子”,到产业“硬汉子”

  重庆和长沙,山城和山水洲城。

  或许是“同饮长江水”的缘故,又或许都是“火辣辣”的网红城市,两城总让人感到气脉相通。在长沙,到处都是重庆酸辣粉,在重庆,也处处可见茶颜悦色。采访组从重庆采访乘坐高铁回家,抵达长沙南站的时候,车厢里“呼啦啦”地就下空了人。一位重庆爸爸边拿行李,边和七八岁的女儿规划着当晚的行程:“听说长沙的扬帆夜市很好吃哦。”

  美食和娱乐,让我们彼此抵达。但我们更需要触达对方灵魂深处。

  嘉陵江畔的重庆,有着“全球4台笔记本电脑,一台西永造”傲人成绩,湘江滋润的长沙,也有着重金属的气质,“全国9台航空发电机,一台长沙造”,“工程机械之都”的名片享誉全球。两个长江流域的网红“软妹子”,B面都是产业的“硬汉子”。

  在重庆的采访,能让我们很好地了解重庆,也更能让我们理解自己。无论是重庆大手笔积极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还是长沙积极主动布局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都是在紧抓历史性机遇,挺身入局,奋力一搏。我们都深刻地意识到,在国家大步迈向现代化新征程、建设科技强国的路途中,同处长江经济带、同为中西部重要城市的长沙和重庆都理应当仁不让,并肩奋战!

  紧跟国家战略,积极融入国家布局,是“应有之义”。纵观此次采访对象,之所以愿意落地重庆,其中的要素之一就是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国家战略所吸引,有的甚至进行了抢先布局。采访组欣喜发现,在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实施意见中,长沙已有深度布局并有实际行动,比如积极参与国家“东数西算”工程。

  作为“东数西算”重庆集群的样板工程,重庆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建成400P多元化计算能力。采访组在探访其核心机房时,惊喜发现湖南拓维信息旗下“兆瀚CA9900 AI集群”正在稳定高效运转。“拓维信息是整个华为生态体系的优秀合作伙伴。”重庆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运营工作组华为(重庆)昇腾生态创新中心BD团队负责人任地森告诉采访组。

  主动接入全球市场,参与全球分工,是“必然选择”。作为一家致力于自研医疗电子稀缺芯片的高科技企业,重庆湃芯创智微电子有限公司的故事让采访组印象深刻,这家几乎将所有营收投入研发的医疗类高科技企业,一大批有情怀的专业人才集智攻关,产品不断打破国外垄断,让国内整机制造单位拥有议价权后,迫使国外产品价格大幅下降,惠及普通老百姓,却也面临着全球竞争的围追堵截。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长沙明确功能布局基于全球、研发任务源自全球、研发资源来自全球、研发成果用于全球。对此,我们要有全球视野,大胆使用全球人才,同时也要做好接入全球市场、参与全球竞争的准备,不仅从心理上,更要从实力上,都要做好迎接硬仗的准备。

  全面梳理优势产业,聚焦做大做强,是“制胜关键”。采访组特意选择了重庆电子信息和智能网联汽车两大朝万亿级迈进的产业集群进行观察走访,它们都是由当地原有优势产业生发出来,产业基础深厚。在新一轮的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当地更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决心和魄力,集中一切可以调动的创新资源和要素,让自己的优势产业变得更长、更强,“长到要让市场围绕你为中心”,由此带来巨大的长板效应。

  我们看到,不论是大院大所,还是高端急需人才,都是紧跟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完善的产业生态走。因此,长沙要继续放大自身产业集群优势,筑巢引凤,面向全国全球揽才,在新一轮科技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这是长沙积极主动融入到新一轮全球经济版图的崭新宣言!这一次,长沙不仅要以“中部城市”的身份弄潮新赛道,更是要以科技创新“中坚城市”的身份挺身入局!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