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毫升EP管中放入新材料叶片,加入小钢珠,在液氮中预冷后通过组织研磨仪磨碎样品,随后使用试剂处理,获得沉淀的DNA片段,回溶后完成植物叶片的DNA提取……5月2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实验室内,揭榜挂帅项目“玉米抗倒伏基因挖掘及种质创新”团队成员周夕楠正在分析玉米新材料的表型情况,验证新发现的玉米根倒目标基因的实际效果。
“现在我们已经有8个基因明确有抗倒伏的功能,并放到材料里面进行验证,至少可以缩短2年至3年的选育时间。”项目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徐妙云说,依照传统的科研方式,从挖掘基因到在生产上进行实际效果验证,至少需要3年时间,待验证基因有效后再找企业去谈合作,按照回交转育的进度,至少需要5年的时间。如今,得益于海南省种业实验室创新推出的揭榜挂帅模式,科研团队可以把找到的分子标记与企业提供的材料进行回交转育,加快了新品种创制的速度。
“针对市场所需的种业‘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开展攻关,项目责任人任‘帅’自行组队,经费不设限,并分阶段进行‘里程碑’式考核。我们只关注成果企业是否用得上、市场是否有影响。”海南省种业实验室产业促进部负责人夏勉说。
据介绍,2023年实验室首次携手中国种子集团、华大基因、九圣禾等国内一流种企设立揭榜挂帅项目,建立以企业为主导,整合院校、企业的“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品种创制—产业化开发”等为一体的创新资源,创建集思广益、机会均等、能力优先、结果导向、成果兑现的开放创新模式,有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速培育海南种业新质生产力。
与传统科研项目不同,揭榜挂帅项目“玉米抗倒伏基因挖掘及种质创新”由三个单位共同完成,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所研究抗根倒、作科所团队研究抗茎倒,中国种子集团则搭建CRO平台加快分子鉴定等测试工作、提供优良材料等资源,多团队各自发挥比较优势,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清晰地按计划完成每个节点的中心工作,边研究边创制新种子,高效协同助力快出好种子。
“‘揭榜挂帅’瞄准培育未来产业,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夏勉认为,实验室推出的创新模式有效建立了“企业出题、院所出智、利益共享、成果反馈”的运行机制,确保科研人员聚力精准聚焦科研目标,实验室作为中间人为双方合作提供担保,增强企业和科研人员间的互信,一定程度上解决职务发明知识产权界定不清、成果转化通道不畅等难题,切实推动符合市场需求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据了解,种业作为未来产业,研发周期长、复杂程度高、成果转化周期慢。培育未来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有效打破科研和产业“两张皮”问题,力促科技成果转化和打造新质生产力。
“首批科企揭榜挂帅的27个项目,超过70家科企共同参与,目前已在生物育种产业化方面实现突破,玉米、大豆、蔬菜等主要品种以及智慧育种等方面创制取得新进展,已申请专利16项、软件著作权3项、受理品种权9个、已审定品种6个、发表SCI论文3篇。”夏勉透露,实验室在总结首批科企揭榜挂帅项目经验的基础上,今年推出的第二批项目将重点关注已有科研成果在中小种企中的成果转化,力争以制度集成创新赋能培育未来产业,打造种业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