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工作推进会在广州召开。会上透露,2023年,全省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63项,获批经费达28.63亿元。广东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连续2年排名全国第二。
会议强调,广东要不断推动基础研究取得更大突破,为在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提供重要支撑。
推动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向港澳开放申报
记者了解到,根据《中国基础研究竞争力报告2023》,广东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连续2年排名全国第二。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中,“知识创造”指标连续4年排名全国第二,有力支撑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七连冠”。
在打造高素质基础研究人才队伍方面,广东已吸引汇聚诺贝尔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国家杰青等高层次顶尖人才数百人。
会议强调,要协同港澳共同开展深度科技合作,探索由港澳方牵头新建一批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推动省级科技计划项目面向港澳开放申报,支持港澳力量深度参与省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和重大平台建设。
将重点支持数学、物理、人工智能等基础学科
会议透露,广东持续加强重点学科建设,2018年以来共投入28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高校打造一批优势特色学科。目前全省有28所高校的226个学科入围ESI全球排名前1%,较2020年底增长116%;10所高校的30个学科入围ESI全球排名前1%,较2020年底增长275%,两者的增幅均为全国第一。
广东省高校牵头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12家,学科类省重点实验室201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14家,极大增强了高校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的能力。
探索大任务牵引的大平台建设新模式,目前已立项建设8家卓越中心(含2家培育建设),每个中心5年共支持1亿元。
广东下一步将大力加强具有广东特色的高峰学科建设。其中,重点支持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以及信息与计算科学、人工智能、脑科学等基础学科建设发展。鼓励高校开展跨学科协同研究,促进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专家观点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教授陈小明:近期多项成果将服务社会发展
会上,陈小明介绍了近期卓越中心取得的多项成果,有望助力实现国家“双碳”目标。
例如,胡鹏教授发现了一种“百步穿杨”,“精确制导”惰性的C-H键的化学转化的反应,而且反应条件简单易行,可望极大减少烷烃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废料和能量消耗;这一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刊物Science杂志上。
郑治坤教授创制了一种全新结晶聚合物均孔膜,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韧性和弹性,可望突破聚合物分离膜发展瓶颈,实现碳四到碳八同分异构体高效、低能耗分离。这一成果发表在另一本国际顶级刊物Nature杂志上。
张杰鹏教授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分离CO的新机制,可以从多种混合中高效分离出高纯度CO,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廖培钦教授创制全新催化剂,实现CO2与硝酸根的低能耗电化学共还原,高效制备尿素,将发表在Nature Synthesi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