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资讯现代实验室装备网
全国服务热线
400-100-9187、0731-84444840

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2024-07-03 993
核心提示:开栏的话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耐心资本的长期陪伴。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要积极发展风险投
 

 

开栏的话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耐心资本的长期陪伴。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作为金融领域的一个专业术语,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更看重未来的价值。本报特推出“耐心资本养成记”系列报道,聚焦河南通过政府投资基金、财政直投、科技金融等多种方式,引导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服务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

 

“从0到1”的原始创新,需要久久为功的沉淀。

“科研人员要摒弃浮夸、祛除浮躁,坐得住‘冷板凳’。”河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聂国兴说,有“十年磨一剑”的耐心,才能成就“大器”“重器”。

2023年7月,由河南师范大学牵头成立的平原实验室揭牌运行,聚焦传染病、重大慢病及精神类疾病,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河南牌”创新药从平原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走向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随即,依托平原实验室,抗病毒性传染病创新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也获批建设,聚焦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研发,打造抗病毒药物研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平原实验室、抗病毒性传染病创新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为何由河师大牵头?“这并非横空出世,而是源于河师大在药物研究方面的长期积累。”聂国兴介绍。

科研要有静待“铁树开花”的耐心。花朵绽放的耀眼夺目,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浇灌。目前,平原实验室1.4亿元省级财政资金已落实到位,组建的相关PI(课题组长负责制)团队正在进行科研攻关。

实验室是培育创新成果的重要基地。近年来,省财政累计以前补助方式安排资金23.8亿元,推动嵩山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黄河实验室等20家省实验室开展基础研究,重构重塑省实验室体系;以后补助方式安排资金3.1亿元,对全国重点实验室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予以支持,提升我省现有创新平台水平。

从郑州市红专路上不起眼的几层小楼,到龙子湖畔科研新“航母”起航,重建重振省科学院,是河南实施“第一战略”的“头号工程”。

有着悠久历史的省科学院,“一生志在一事”的科学家精神薪火相传。财政资金对其倾斜聚焦,也有着充分的耐心与信任。

一是真金白银的投入。省财政足额保障省科学院年度专项经费,主要用于高端人才团队引育、科研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创新项目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日常运行,以及落实人才相关待遇等支出。省财政累计安排重建重振专项资金17.3亿元,统筹用于重建重振省科学院工作相关经费支出。

二是经费管理的改革。财政部门将省科学院纳入以“信任和绩效”为核心的科研经费管理改革试点,全面实施“放权限、四自主”,由省科学院自主制定资金管理办法,在预算控制数范围内,自主组织项目申报、自主确定项目、自主核定项目资金额度,赋予其充分的科研经费管理权。“科研怎么干,科学家说了算。科研经费管理一系列改革,充分体现了我省尊重科研人员、遵循科研规律的务实态度。这些举措将有效提升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有利于科研攻关的开展。”省科学院财务审计部负责人王向华说。

重建重振以来,在财政资金的支持下,省科学院围绕科学前沿与我省产业需求,前瞻布局了量子、智慧创制等16家研究所,与100余家高校院所和龙头企业联合开展科研攻关、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成果转化。开辟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类脑智能等新赛道,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一路有耐心资本“陪伴”。河南从“吃饭财政”向“发展财政”的转变中,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实处,一不穷教育、二不穷科研,归根结底是不亏待人才,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实现迈向产业化“最后一跃”。

记者手记

要“慢科研”更要“慢考核”

□曾鸣

基础研究相当于科研大厦的“地基”,而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就是“打地基”的人。原创性、突破性科研成果,都是来自长期的探索和积累。

近年来,我省对基础研究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都更有力度。基础研究要做的工作,有的很难在短期内见到经济效益。因此,绩效考核如何衡量、好政策如何落实好,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