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在连辽宁实验室管理体制机制 建设高水平综合性新型研发机构
在连辽宁实验室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实验室主任是实验室运行管理第一责任人,经理事会授权,在科研组织、经费使用、项目确定、人员选聘、人才认定、收益分配、工资薪酬、成果转化、资产处置等方面赋予充分自主决策权。我市每年给予每个辽宁实验室最高1亿元补助,用于支持实验室购置科研设备、人才团队引进与培养、实施科研项目、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开展国际合作等,年度结余资金不收回。赋予实验室经费使用自主权,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同时,在大连英歌石科学城建设实验室物理空间载体,并根据实验室需要,配建相关配套设施。赋予实验室依托单位高层次人才认定自主权,可以自主认定大连市高层次人才。将在实验室工作的高层次科研人员纳入大连市高层次人才范畴,对实验室引进的首席科学家、研究组负责人,可不占数额,直接纳入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对实验室引进、聘用的纳入高层次人才范围的内外籍专家,在安家费或配套住房、幼儿入园、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方面享受相应政策。
边建设、边运行,挂牌以来,我市统筹各方资源,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多措并举、全力推进辽宁滨海实验室和辽宁黄海实验室的建设,两个辽宁实验室基础条件不断完善,运行管理机制逐步健全,创新资源加速集聚,科研产出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初步显现。
辽宁滨海实验室:部署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辽宁滨海实验室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吸引国内38家高校、8家中国科学院研究所、近20家企业开展联合技术攻关,截至目前,实验室已部署各类项目50项,项目总金额2.29亿元。辽宁滨海实验室牵头申报的中国科学院前瞻战略科技先导专项“基于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储能关键技术与示范”获批准立项,项目总经费共13.7亿元。强化与头部企业深度合作,由中车集团大连公司设计,搭载实验室氢燃料电池技术的2000kW(千瓦)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机车在中国中车系列化新能源机车发布会上亮相,为世界轨道交通装备绿色低碳发展贡献了“大连方案”;与鞍钢集团签署超能系统在矿山重型卡车油改电关键技术合作合同,为矿山重型卡车的新能源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与东阿阿胶公司签署“鹿产业创新研究院”合作协议,在英歌石科学城共建“鹿产业创新研究院”,推动先进生命健康技术在辽宁转化落地;与华锦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组建石油炼化深加工产品新工艺与新技术开发创新联合体;与大连普湾经济区管理委员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辽宁滨海实验室中试示范基地”;协调推荐比利时EcoSourcen公司在连设立大连天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助力大连氢能、储能产业国际化发展;与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成立科技创新研究中心和绿色低碳和新材料科创中心,推动实现科技成果工程化,有效重塑大连化工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与中触媒新材料股份公司合作共建“辽宁滨海实验室催化新材料联合研发中心”。2024年以来,实验室已推动科技成果在辽转化59项,合同总金额2.2亿元。与恒力石化合作的2套3万吨乙撑胺生产装置已开车试运行,正式投产后每年将新增产值12亿元。
辽宁黄海实验室:与头部企业深度合作,助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
辽宁黄海实验室瞄准国家、行业及企业需求,围绕新能源、海工、运载等领域的重大需求,聚焦高档数控机床、高端基础件、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智能制造及智能装备等重点研究方向,牵头组织申报国家重大专项项目2项、参与7项,申请国拨经费超2.2亿元。分别与通用集团、大连瓦轴、深圳欣旺达、沈阳铁路信号等重点企业共建4个联合研发中心,吸引企业协议投入1.6亿元。面向国家工业母机突破发展的重大需求,实验室与通用集团共同申请国家工业母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动成立工业母机联合研究院,面向航天、航空、航海、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重大装备制造需求,以工艺原理创新与技术突破为导向,形成特种功能型与通用型高端工业母机、智能制造产线等的自主研发能力,为重点领域军用与民用高端产品制造装备提供成熟解决方案。实验室研发成果“模拟空天环境下多维动态力精密测量技术与应用”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微纳电子打印制造技术与装备、激光-电弧复合增材制造技术2项成果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2024年以来,实验室已推动科技成果在辽转化28项。2024年4月15日,黄海精微科技(大连)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成为辽宁黄海实验室成功培育孵化的首家学科性公司。黄海精微面向高端电子器件产业,开展高性能喷印封装装备、压电摄像执行器的开发及产业化,开发出曲面器件喷印制造装备、智能终端微型压电执行器等系列装备、器件。